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09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下列认识和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B. 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C.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 淡水资源丰富,所以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 【解析】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可以节约用水.正确; B、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正确;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正确; D、淡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碳酸钠广泛用于造纸、纺织、玻璃、洗涤剂、肥皂、制革等工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Ⅰ、吕布兰法

178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Leblanc,1742—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下:

(1)碳酸钠俗称______。

(2)在高温条件下,②中发生两步反应,其中一步是Na2SO4和木炭生成Na2S和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③中“水浸”时通常需要搅拌,其目的是______。

(4)不断有科学家对吕布兰法进行改进,是因为此法有明显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______。

Ⅱ、索尔维法

1892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氨碱法制碳酸钠,又称索尔维法。原理如下:NaCl+CO2+NH3+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某兴趣小组采用下列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

实验操作如下:

①关闭K1,打开K2通入NH3,调节气流速率,待其稳定后,打开K1通入CO2;

②待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NH3,一段时间后,关闭K1停止通CO2;

③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

加热时间/min

t0

t1

t2

t3

t4

t5

剩余固体质量/g

未记录

15.3

13.7

11.9

10.6

10.6

请回答下列问题:

(5)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6)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______,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_;关闭K2停止通NH3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

CO2,其目的是______。

(7)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2时NaHCO3固体的分解率______(已分解的NaHCO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3质量的比值),请写出计算过程。若加热前NaHCO3固体中还存在少量NaCl,上述计算结果将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8)制碱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持在英、法等西方国家手中,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独立摸索出索尔维法并公布于众,又于1943年创造性地将制碱与制氨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出碳酸钠和氯化铵两种产品,这就是著名的候氏制碱法。下列认识或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①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

②“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

③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作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

纯碱Na2SO4+CNa2S+4CO↑加快溶解速率,使Na2CO3充分溶解在水中会有CO气体产生,污染空气NaHCO3+HCl=NaCl+ CO2↑+H2O控制瓶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一致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空气使氨气充分反应24.2%(过程略)偏小①②③ 【解析】 (1)碳酸钠俗称纯碱。(2)根据题意,反应物是Na2SO4和木炭,生成物是Na2S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2氧气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B.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 涤纶和羊毛点燃时都可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A 【解析】 试题分析∶A..二氧化碳遇水生产酸,故A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B错误。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C错误。D羊毛点燃时可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不可,故D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阜阳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甲是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部分信息,图乙是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铝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3

B.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C. 化学反应中铝原子易失电子变成A1+3

D. 铝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通常为+3价

C 【解析】 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A、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可知: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故A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可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故B正确;C、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2.3自然界的水 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节约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 )

A. 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B.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C. 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C 【解析】 试题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中磷元素含量升高,从而形成水富营养化形成水污染。所以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可减少水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全国版)九年级全册第一章1.3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练习题 题型:填空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现有a试管、b漏斗、c酒精灯、d集气瓶、e药匙、f胶头滴管、g量筒(10mL,50mL,100mL)等仪器,请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

(1)用于作热源的仪器是_____;(用序号填空)

(2)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使用_____;(用序号填空)

(3)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用序号填空)

(4)某同学在配制溶液过程中,需要量取8.5mL的浓硫酸,应选用_____ mL的量筒(量筒为10mL、20mL、50mL三种规格).

c ;f ;a10 【解析】 (1)在化学实验中常用于作热源的仪器是酒精灯;(2)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使用胶头滴管;(3)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4)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液体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所以量取8.5 mL的浓硫酸应选用规格为10 mL的量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全国版)九年级全册第一章1.3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练习题 题型:填空题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 20mL 时,将量筒平放,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20mL,则该学生实际取的液体体积_____20mL.(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小于; 【解析】 在使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的时候,视线应该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会使得量取的液体的体积比实际的偏小,即小于20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全国版)九年级全册第一章1.3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取用固体

C. 读液体体积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解析】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送到试管口,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2.3.1水的组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b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

B. 在水中加入少许硫酸,能增加产生气体的体积

C. 在此反应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 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得氢能,成本高、效率低

B 【解析】 A、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约为1:2,故a为正极,b为负极,选项正确;B、在水中加入少许硫酸,是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选项错误;C、此反应条件为通电,故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选项正确;D、通过电解水获得氢能,成本高、效率低,故目前没有进行大规模生产,选项正确。故本题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