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在实验室中做完实验时,试管内残留了下列物质,不能用稀盐酸除去的是(  )
A.盛过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蓝色的固体
C.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留下的一层金属铜
D.盛过生锈铁钉后留下的红棕色固体.

分析 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氢氧化铜;
C、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留下的红色固体是金属铜,铜不能与盐酸反应,不能被洗掉;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解答 解:A、盛过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可以用稀盐酸除去;
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铜和水,故能用盐酸除去试管内壁附着的氢氧化铜;
C、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留下的红色固体是金属铜,铜不能与盐酸反应,不能被洗掉;
D、盛放过生锈铁钉后留下的红棕色固体主要是氧化铁,能和稀盐酸反应,可以用稀盐酸除去.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研发青蒿素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可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它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C.它由1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D.该物质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ag.
(2)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填“相同”或“不同”)
(3)t2℃时,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B.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离子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淡水资源丰富,所以淡水资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1)用化学符号表示
+2价的锌元素$\stackrel{+2}{Zn}$,4个亚铁离子4Fe2+,氦气He.
(2)说出下列符号所表示意义
2N22个氮分子,2N2个氮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将一定量的CO,CO2,N2,H2的混和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的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后(假定所涉及的反应均完全),冷却至室温,剩下的气体为CO2,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化学观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
1、微粒观: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核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请用所学的恶化U型额用于写出表中各微粒的化学符号:
2个水分子亚铁离子2个氢氧根离子硫酸铝氧元素
2H2OFe2+2OH-Al2(SO43O
2、元素观

请回答:
(1)化学性质相似的两种元素有锂和钠.
(2)写出8号和13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Al2O3
(3)同一周期(横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具有共同的特点是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任写一点).
(4)请结合钙元素的“身份”信息填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B.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
C.电解水实验
D.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班同学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老师做了如下几组演示实验,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一中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3Fe+2O2 $\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2)图二中硫燃烧时氧气瓶底部提前需要放入一定量的水,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与图一实验对比,两个氧气瓶中水的作用不相同(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3)图三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为清楚的观察实验现象,该瓶氧气应该使用向上排空气方法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