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二氧化碳常用来灭火,是因为它具有以下性质(  )
①本身不能燃烧  ②不支持燃烧  ③能溶于水  ④密度比空气大.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④D.①③④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物质的途,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所以二氧化碳能用来灭火.
故选C.

点评 二氧化碳能用来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也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随着炼铁技术的进步,对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大势所趋.竖炉冶铁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根据下列流程图回答问题.

(1)该工艺的主要原料为氧气、和赤铁矿、天然气.
(2)赤铁矿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在催化反应室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C和H(碳元素和氢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有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固体五氧化二磷
B.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FeCl3 CuSO4 Ba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鉴别它们作如下实验:取少量该固体粉末溶于适量水中,得到蓝色溶液,那么,在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有CuSO4,一定没有FeCl3、BaCl2,可能有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1)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其作用是使CO和NO反应,生成N2和C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NO$\frac{\underline{\;催化剂\;}}{\;}$2CO2+N2
(2)改用压缩天然气(CNG)作燃料,修建加气站.压缩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点燃该气体前,应先检验甲烷的纯度.
(3)使用氢气燃料.推广2005的同济大学推出用氢气作燃料的“超越3号”氢动汽车.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几位同学根据下列各实验装置图,设计和讨论了以下问题:

(1)刘超同学说:选择A与E组合成装置并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可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2)李悦同学说: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也可以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B,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魏成同学说:“D装置装满水后可以收集并储存氧气,需要氧气时可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水应从(填a或b)a端通入.”
(4)成飞同学说:“我看到课外资料上介绍,实验室可用块状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H2S).硫化氢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根据以上知识,我现在明白了: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收集装置是G,H.
(5)小敏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室制取氨气若用如图中H装置收集氨气时,气体应从b(填a或b)导气管进入瓶中,原因是氨气密度比空气小.若将集满氨气的试管倒置于如图I所示的水槽中,并固定试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试管内液面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各组实验,不能说明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稀硫酸中B.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中
C.铜丝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D.铁丝和铜丝分别在氧气中点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尿素B.磷酸氢二铵C.碳酸钾D.氨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一个最重要的表格.它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里面的元素是按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编号的,叫做原子序数.铜的元素符号为相同.、镁的元素符号为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