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酒精
B.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来灭火
C.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
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分析 A、根据酒精具有可燃性分析;
B、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C、根据可燃性气体混有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分析;
D、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解答 解:A、酒精具有可燃性,震荡产生静电易燃烧爆炸,故错误;
B、酒精在桌上燃烧,可用湿抹布扑盖,使酒精隔绝氧气,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C、煤气或天然气混有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家用液化气起火,首先关闭阀门,故正确;
D、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了氧气,起到灭火的作用,故正确;
答案:A.

点评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对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
A.食物腐败:分子发生了变化
B.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C.花香四溢:分子不停的运动
D.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通过微观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填物质分类)
(2)上述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
(3)根据上述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化学变化的信息?(请写一条)在化学变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同学在电视寻宝节目中,看到一些铜制文物上有绿色的锈迹,并对绿色锈迹产生了探究兴趣.

【查阅资料】①绿色锈迹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易分解.
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③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NaOH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固体和水.
④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碳粉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解在稀硫酸中.
【发现问题】
查阅资料后,该同学将少量碱式碳酸铜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现试管中的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同时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生成.
为了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黑色固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该黑色固体可能是①碳粉;②氧化铜;③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设计方案】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与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取黑色固体适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全部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猜想②正确
探究二: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还会生成CO2和H2O.
【进行实验】选择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验证.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
步骤二,关闭活塞,依次连接装置A→B→D→C(填“C”、“D”).
步骤三: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明显现象后,停止加热.
【解释与结论】
 ①当观察到D中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了CO2和H2O,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②Cu2(OH)2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Cu2(OH)2CO3$\frac{\underline{\;\;△\;\;}}{\;}$2CuO+H2O+CO2↑.
【反思与评价】
上述装置中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一个族.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表回答:

(1)第12号元素的名称是镁,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比较容易失去(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其单质与第17号元素的单质反应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
(2)第13号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该金属元素的单质能在第8号元素的单质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其化学方程式为4Al+3O2$\frac{\underline{\;点燃\;}}{\;}$2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鉴别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分别向溶液中通入CO2
B检验CH4中是否含有H2将气体点燃
C除去CO2中的CO点燃
D除去CuSO4溶液中的H2SO4加足量铜粉后过滤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竹炭包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这种产品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设计实验】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A装置的作用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1)A装置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2)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证明竹炭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
(3)小玥认为应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目的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
(4)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处理尾气,请你设计解决的方法在E装置导管口点燃尾气,或利用塑料袋收集尾气.
(5)小亮认为可以用F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你认为不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竹炭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物在F装置中加热时可能会发生爆炸.
【结论】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应用】竹炭细密多孔,竹炭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瘀、去污等功效,下列有关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B
A.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汗渍    B.不能除去口中异味    C.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金属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C;

(2)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硬度大(填“大”或“小”).
(3)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A.
A.节约金属资源    B.合理开采矿物    C.防止钢铁生锈
(4)铜与另一种金属M的混合物(M可能是Al、Fe或Ag),在该混合物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M不可能是Ag,待反应完成后过滤(填实验操作方法),得到铜和滤液,在滤液中加入锌片,其表面有一层黑色物质,则M是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样品表面有白色粉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已通过实验证明该样品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NaOH和Na2CO3
【提出问题1】如何测量该部分变质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CO2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实验探究1】小红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铁架台略去),实验在27℃,101kPa下进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好装置;
②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该样品2g,放入A中试管内,向B中集气瓶中倒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至瓶颈处;
③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碳酸氢钠溶液220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步骤①和②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B中集气瓶盛放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避免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而损耗,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3)试管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没有(填“有”或“没有”)
(4)变质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3%.(在27℃,101kPa时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2g/L)
【提出问题2】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2】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小亮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的名称分别为过滤,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①中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2)该实验中操作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3)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大于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实验反思】
(1)通过本题,你学会了定性检验氢氧化钠的变质、定量测定变质样品中某成分的含量,以及除杂提纯物质.为了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探究过程中你需要思考的问题有①②④⑤⑥(填数字序号);
①选择试剂种类           ②确定试剂用量              ③试剂产地
④实验装置与步骤的设计    ⑤实验安全环保              ⑥测量中减少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