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CO3、Na2SO4、NaOH、B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已知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①溶解和过滤都用到的仪器
②在白色沉淀C中加入 , 有气泡产生,沉淀全部溶解.根据上述实验分析,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 , 一定没有
③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红色溶液B进行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取少量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限用一种试剂)

原白色中固体有氢氧化钠

【答案】烧杯,玻璃棒;盐酸(或硝酸);Na2CO3;Na2SO4、Ba(NO32? (都对得一分);足量(或过量、适量)可溶性钡盐(钙盐)(合理即可),如氯化钙溶液;溶液呈红色
【解析】解:根据“在白色沉淀C中加入 盐酸,有气泡产生,沉淀全部溶解“,说明为碳酸钡沉淀,一定无硫酸钡沉淀.故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 Na2CO3 , 一定没有 Na2SO4、Ba(NO32 , 因为白色固体溶于水,为无色溶液;考虑碳酸钠溶液为碱性,故必须先除掉碳酸钠,再验证是否有氢氧化钠.则:①溶解和过滤都用到的仪器烧杯,玻璃棒.②在白色沉淀C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沉淀全部溶解.根据上述实验分析,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Na2CO3 , 一定没有Na2SO4、Ba(NO32 . ③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红色溶液B进行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取少量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

溶液呈红色

原白色中固体有氢氧化钠

所以答案是:①烧杯,玻璃棒;②盐酸(或硝酸); Na2CO3 Na2SO4、Ba(NO32 (都对得一分);足量(或过量、适量)可溶性钡盐(钙盐)(合理即可),如氯化钙溶液;溶液呈红色.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如图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观察到火柴头比火柴梗先燃烧.这说明 . 火柴头上的深色物质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磺和玻璃粉等,火柴梗上涂有少量石蜡,火柴盒两边的红褐色涂层是红磷和玻璃粉.划火柴时,借助摩擦放出氧气和热量,使可燃物燃烧.写出放出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陶瓷
B.黄铜
C.羊毛
D.塑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如图1实验:
①甲实验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乙实验现象是
②将反应后甲乙两试管中的溶液部分倒入烧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由此猜想反应后乙试管中溶液的溶质:
a.NaCl、HCl b.
③为了验证猜想a,某同学对乙试管中剩余溶液,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1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猜想a成立

方案2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Ⅰ.方案2不合理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Ⅱ.下列物质代替石蕊试液,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其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A.铁粉 B.碳酸钠粉末 C.氧化铜粉末 D.氢氧化钠
④利用酸的性质测定锌铜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取10g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所加稀硫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Ⅰ.氢气的物质的量是mol.
Ⅱ.求该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牛奶
B.汽油
C.泥土
D.味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些食物pH 的近似值范围如下:橘子汁3.~4.0;泡菜3.2~3.6;牛奶6.3~6.6;鸡蛋清7.6~8.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鸡蛋清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泡菜
C.橘子汁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牛奶比橘子汁的酸性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习惯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小明同学一家人的下列饮食习惯科学合理的是(
A.小明长期偏食“洋快餐”
B.奶奶不忍浪费,即使食物霉变仍然食用
C.妈妈为了保持身材,只吃蔬菜和水果
D.爸爸喜爱运动,大量出汗后常饮用含无机盐的饮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室温时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易溶于水,则收集该气体的方法是(
A.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三者都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蜡炬成灰
D.木已成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