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4个硅原子4Si,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Ca(OH)2,硫酸铜溶液中离子Cu2+、SO42-,密度最小的气体H2

分析 根据原子、物质的化学式、离子和分子书写规则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 解:4个硅原子表示为4Si,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表示为Ca(OH)2,硫酸铜溶液中离子是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表示为:Cu2+、SO42-,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表示为:H2
故答案为:4Si,Ca(OH)2,Cu2+、SO42-(或Cu2+、SO42-、H+、OH-),H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金属镁--未来的燃料
有专家指出:金属粉末燃料或将带来结束化石能源时代的希望,而镁这种轻金属就是比较典型的代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b是镁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由图a可知,镁原子中质子数为12,图中的24.31表示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由图b可知,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其离子符号为Mg2+
(2)燃料是指能通过化学变化释放出能量的物质.
①金属镁可作为燃料的原因是镁具有可燃性,写出金属镁燃烧时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g+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②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中氢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3,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5%,写出CH4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③从对环境的影响的角度看,与化石燃料相比,用金属镁作燃料的优点是(答出一条即可)对空气无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为了测定某牛奶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现采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其原理是把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完全转化成氨气,再用稀硫酸吸收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H2SO4=(NH42SO4.现取该牛奶样品30mL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产生的氨气用9.5g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吸收.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青少年每天要比成年人摄入更多的蛋白质?
(2)产生氨气的质量是多少克?(计算结果精确到0.01g,下同)
(3)100ml该牛奶中含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
(4)如图是该牛奶包装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已知牛奶中的蛋白质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请你通过计算确定,该牛奶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否达到了包装标签所示的蛋白质的质量标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图1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试管;②集气瓶.
(2)若以高锰酸钾为原料,用C、D装置制取、收集氧气时,C装置中一处明显的错误是试管口少放了一小团棉花;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气管移出水槽,后移去酒精灯.
(3)写出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4)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氯化铵晶体和氢氧化钙粉末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写出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Ca(OH)2+2NH4Cl$\frac{\underline{\;\;△\;\;}}{\;}$CaCl2+2H2O+2NH3↑;选取上述C(填字母)作为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 收集氨气只能选用的装置为F(填字母),其原因是氨气极易溶解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的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现有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20g,装入密闭容器中,点燃燃烧后,经测定生成水18g,求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煤的气化是一种重要的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其过程如Ⅰ所示,合成气中的物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物质C和D,其微观过程如图Ⅱ所示.
(1)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会形成酸雨,煤的气化目的之一是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气化炉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A、B、C、D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D(填字母序号).
(2)C是一种清洁燃料,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3)在反应A+B→C+D中,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
(2)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增加溶质C(写一种).
(3)A中含有少量B,分离得到较纯的A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4)将t1℃时A和C的饱和溶液同时升高一定温度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C(用“>”“<”或“=”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通过化学启蒙学习,同学们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了解.
(1)现有H、C、N、O、K、Ca、Na七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生产玻璃的盐CaCO3、Na2CO3
②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CO;
③改良酸性土壤的碱Ca(OH)2
(2)涤纶的基本组成物质是聚酯纤维[(C6H8O5N)n],由四种元素组成,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1.4%(精确到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面是小爽总结的安全常识,请你指出其中错误的是(  )
A.稀释浓硫酸--将水倒入浓硫酸中B.在加油站附近--严禁吸烟
C.煤气泄漏--严禁开关电器设备D.逃离火灾现场--用湿手巾捂住口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