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没有明显变化,询问老师才知道忘记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实验,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烧杯内的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HCl

猜想三:NaCl和NaOH 猜想四:NaCl、NaOH和HCl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你说出不合理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阅资料)NaCl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的相关内容。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溶液无变化

猜想一成立

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

有气泡生成

猜想二成立

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CuSO4溶液

没有蓝色沉淀产生

猜想____不成立

(评价反思)老师看了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报告,指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准确,请你分析甲同学实验结论不准确的原因:___________。

(得出结论)猜想二成立

(拓展延伸)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下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该同学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A.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2)由图1可知,在b点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此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__________(合理答案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分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硒元素有防癌作用。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硒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属于金属元素 B. 原子序数是34

C. 质子数是45 D. 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枣庄市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我国可再生资源法倡导的碳资源的转化与循环利用示意图。下列做法与该图体现的理念不符的是  

A. 将秸秆加工转化为酒精燃料

B. 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化学制品

C. 加速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

D. 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统考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抗癌新药紫杉醇的化学式为C47H51N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紫杉醇属于氧化物

B. 紫杉醇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C. 紫杉醇是由47个碳原子、51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D. 紫杉醇相对分子质量为69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统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加热铜绿时,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18年在新疆发现我国最大的铍(Be)矿。此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核外电子层数为_____;氢氧化铍的化学式为_____。

(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核外电子数依次是_____。

(3)从Na、Mg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金属Na、Mg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空气和氧气

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

C

鉴别食盐和白糖

观察颜色进行区别

D

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B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实验室中的药品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里久置于空气中已变质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Na2O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H2O、CO2反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2)CaCl2溶液为中性

(猜想)Ⅰ:固体为Na2O2、NaOH、Na2CO3的混合物

II: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III:固体为NaOH       IV:固体为Na2CO3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______振荡,直至完全溶解

_______

猜想Ⅰ不成立

②取少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

_______

证明有Na2CO3存在

③ 取少量②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____________。

_______

证明有NaOH存在

综合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猜想_______是成立的。

(反思评价)(1)实验操作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操作②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B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维生素C(C6H8O6)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B. 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C. 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5%

D. 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