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Ca(OH)2饱和溶液中通入或加入下列物质,冷却至室温,有沉淀析出,溶液pH值没有改变的是(  )
分析:A、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B、硝酸镁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硝酸钙,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C、氢氧化钙能和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D、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够消耗Ca(OH)2饱和溶液中的氢氧化钙,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减小.故A错误;
B、硝酸镁能够消耗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生成难溶性的氢氧化镁固体,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减小.故B错误;
C、氢氧化钙能和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减小.故C错误;
D、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冷却至室温后石灰水仍然是饱和溶液,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不变,溶液的pH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碱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的实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6、(1)食品干燥剂生石灰吸收水分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2)熟石灰水溶液的pH
7(填“>”、“<”或“=”),因此在农业上熟石灰可用来
改良酸性土壤

(3)已知30℃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16g/100g水,则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
0.08
g熟石灰,将所得饱和溶液升温到50℃时,溶液是否饱和?
(填“是”或“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曲阜市模拟)(1)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①常用装置A来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②此发生装置也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C装置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可用D、E装置,若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进气口是
A
A

③B图是同学们在探究氧气性质实验中改进的实验装置图,B装置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④若用F装置除去氢气中的少量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进气口是
B
B
.将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再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氢气中仍含有的杂质是

(2)实验室有A、B、C、D四瓶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硫酸(H2SO4)、饱和石灰水[Ca(OH)2]、氢氧化钠溶液(NaOH)、碳酸钠(Na2CO3,)溶液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可供使用的实验用品有:pH试纸、稀盐酸、玻璃棒、试管、玻璃管.
Ⅰ.请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鉴别出四种物质,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样,分别用玻璃棒蘸取四种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B的溶液的pH<7,其余溶液的pH>7 B是
稀硫酸(或H2SO4
稀硫酸(或H2SO4
溶液
②取三支试管,各取少量的A、C、D溶液,分别滴加稀盐酸 A是碳酸钠溶液
③取两支试管,各取少量的C、D溶液,用玻璃管分别吹入CO2 C是饱和石灰水
Ⅱ.小明认为:不用任何试剂,只要几支试管即可完成鉴别实验.他将四瓶试剂重新编号,并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部分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两两混合 A+B B+C C+D A+D
实验现象 / /
则小明可以得到的结果为:A是
饱和石灰水[或Ca(OH)2]
饱和石灰水[或Ca(OH)2]
,D是
氢氧化钠(或NaOH)
氢氧化钠(或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Na2CO3
【查阅资料】①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②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③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④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实验记录
 序号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①  打开a,关闭b,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  A中产生大量气泡
E中出现浑浊
 A、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②  当E中出现混浊时,打开b,关闭a,点燃酒精灯  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白色固体;G中产生黑色沉淀  反应产物一定有
C和CO
C和CO
 ③  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产物还有
Na2CO3
Na2CO3
(2)实验反思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的干扰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的干扰

②装置C中为浓硫酸,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

③装置G中气球的作用是
回收尾气
回收尾气

④装置B是除杂装置,其中的溶液选用NaHCO3溶液而不用NaOH溶液的原因是:
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装置可以吸收HCl,不与CO2反应;但氢氧化钠溶液虽吸收HCl,也会与二氧化碳反应
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装置可以吸收HCl,不与CO2反应;但氢氧化钠溶液虽吸收HCl,也会与二氧化碳反应

⑤检验第4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
加水完全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白色固体中含Na2O
加水完全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白色固体中含Na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房山区一模)李明在学习了碱溶液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在两个气密性良好且盛满二氧化碳的相同的矿泉水瓶中,分别注入10mL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溶液,充分振荡,发生了下图所示现象.

(1)甲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Ca(OH)2+CO2=CaCO3↓+H2O

(2)甲、乙瓶中实验现象的不同之处是
甲中溶液变浑浊,乙中溶液未变浑浊,乙瓶变瘪的程度比甲瓶大.
甲中溶液变浑浊,乙中溶液未变浑浊,乙瓶变瘪的程度比甲瓶大.

(3)实验中若发现有矿泉水瓶无变瘪现象,则可能的原因是
药品变质
药品变质

(4)李明受上述实验启发,设计了一套检验、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并收集较为纯净一氧化碳的装置(下图).根据李明所设计的实验目的,要求:
广口瓶②中所加入的试剂应是:
浓硫酸;
浓硫酸;

广口瓶①中所加入的试剂的量应为:
半瓶
半瓶
(选填:
13
瓶、半瓶、满瓶、任意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发现并制得了氯气(Cl2).氯气溶于水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氯气也能与碱发生化学反应.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可以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某同学用滴管将饱和氯水(氯气的水溶液)逐滴滴入含有酚酞试液NaOH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
(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氯气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
Cl2+H2O=HCl+HClO

氯气与Ca(OH)2反应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2)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溶液中的红色物质被氯水中的次氯酸氧化褪色
溶液中的红色物质被氯水中的次氯酸氧化褪色

氯水中的盐酸、次氯酸中和了氢氧化钠,使溶液由碱性转变成了中性甚至酸性,酚酞试液中性或酸性溶液中显无色
氯水中的盐酸、次氯酸中和了氢氧化钠,使溶液由碱性转变成了中性甚至酸性,酚酞试液中性或酸性溶液中显无色

(3)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确定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还是②?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红色又出现,那么原因就是酸碱中和;反之则为氯水氧化指示剂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红色又出现,那么原因就是酸碱中和;反之则为氯水氧化指示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