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分别将铜丝和银丝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B
除去CO2中的少量 CO
点燃混合气体
C
鉴别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D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C

A.由于铜和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都排在氢后面,所以和稀盐酸不反应,所以将铜丝和银丝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结果都是无明显现象。
B.CO具有可燃性,而CO2不能燃烧,从理论上讲点燃混合气体,CO气体转变为CO2。但由于是少量CO混在CO2中,CO难以与O2接触,也就难以点燃,从操作上来说不可行。
C.由于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O2能助燃,所以当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若是CO2则燃着的木条会立即熄灭;若是O2则木条会剧烈燃烧;若是空气则无明显变化。
D.空气中的CO2含量为0.03%,而人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一般在4%左右,二者相差不大,若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的方法,则效果不佳。可以采用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这两种气体的方法来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渐滴入稀盐酸至过量,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增大B.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逐渐减小
C.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D.溶液颜色不变,PH逐渐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推断题

如图是钙元素的一种循环的简单示意图,请根据该图回答有关问题:

(1)推断甲物质的化学式:     (11)    
(2)请举一例乙的用途      (12)       
(3)写出由丙转化为甲的化学方程式:       (13)      ,反应类型是    (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推断题

(5分)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1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生成)。其中E可用于检验气体B。回答下列问题:

(1)E物质的化学式为         
(2)A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试举一例说明         
(3)D→A的化学方程式为         
(4)C→D的化学方程式为         
(5)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实现D→E的转化,观察到U型管a端液面明显降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推断题

(8分)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通常状况下,A、B为气体。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固体B可用于人工降雨。则A为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
(2)常温下,C、D为液体,且二者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D→C+A。则C为____________,D为______________。
(3)E、F均由三种元素组成,与B、C有如图所示的相互转化、反应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则E为____________,F为_______________;反应C→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的水溶液中一定有氢离子
B.非金属氧化物一定都能与碱反应
C.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在新制Cu(OH)2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加热至沸会有红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将碳酸钠溶液、氯化钾溶液、稀盐酸三种无色溶液区分开来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B.稀硫酸C.氢氧化钙溶液D.酚酞试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显负价的元素一定写在化学式的右侧
C.可燃冰属于新能源
D.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用食盐来配制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推断题

(5分)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D___________,G___________,H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文字表达式:①B→F___________,②C→B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