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表是在通常情况下,一些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白磷 木材 酒精 木炭 红磷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50~330 558 320~370 240 700~750
(1)在空气中分别给上述物质加热到400℃(不用明火),能燃烧的是什么物质?
(2)在点无烟煤时,往往先用木材引燃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根据在通常情况下,物质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1)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3)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1)白磷、木材、酒精、木炭、红磷、无烟煤这六种物质都是可燃物,在空气中都与氧气充分接触,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就能燃烧,在空气中分别给上述物质加热到400℃(不用明火),只有酒精和无烟煤的着火点超过400℃不能燃烧,因此能够燃烧的是白磷、木材、木炭、红磷;
(2)在点无烟煤时,往往先用木材引燃,因为木柴着火点比较低容易点燃,放出热量给无烟煤预热,使温度达到无烟煤的着火点,从而燃烧;
故答案为:(1)白磷、木材、木炭、红磷;
(2)因为木柴着火点比较低容易引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燃烧需要的条件,要把握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三个条件,缺一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7?南京)请参与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提出问题】在平时探讨酸的性质时,我们通常是讨论酸的水溶液.究竟水在酸显示酸的特性时扮演什么角色呢?
【确定研究对象以我们最熟知的盐酸(氯化氢的水溶液)和氯化氢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氯化氢溶于水时解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而溶于干燥的甲苯(一种有机溶剂)时仍以氯化氢分子的形式分散(如图).

【设计与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
测定导电性氯化氢的水溶液:导电性良好氯化氢的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氯化氢的甲苯溶液:不导电氯化氢的甲苯溶液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与镁作用氯化氢的水溶液:
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Mg+2HCl═MgCl2+H2
氯化氢的甲苯溶液:没有明显现象氯化氢的甲苯溶液没有解离出氢离子
与固态碳酸钠作用氯化氢的水溶液:产生气泡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氯化氢的甲苯溶液:
氯化氢的甲苯溶液没有解离出氢离子
【讨论与反思】盐酸的酸性是因为氯化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出了

水对酸显现其酸性性质非常重要.还有哪些实例或实验也可以体现水对酸显现其酸性性质的重要性呢,是否没有水,酸就不能显现酸性性质呢?(此问不作答,请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
【拓展探究】该学习小组又尝试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氯化氢气体与氨  气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塞K1、K2、K3、K4、K5均关闭(装置气密性好).  通过调节活塞民,用排石蜡油的方法在B管中收集满了氨气,如通过  调节活塞K1、K2,在干燥的A管中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氯化氢气体,其操作是
.  在不用任何试剂的情况下,当看到
现象时,说明A管中已收集满了氯化氢气体.打开K3,氯化氢气体与氨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铵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下列是初三某合作学习小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的研究过程,请你参与其中.
(一)在实验制取过程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烧瓶内放的药品是大理石或
石灰石
石灰石
(填名称);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为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3)小兵同学在用此装置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在烧瓶内装入固体药品,在分液漏斗内加入稀盐酸,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发现分液漏斗内液体不能滴下,可能的原因是
分液漏斗塞子未打开
分液漏斗塞子未打开

(4)小兵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与排空气法收集CO2的进行比较(分别用体积相同的2个集气瓶收集),请帮他完成下表.
比较项目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方法可行性分析 CO2气体生成和从水面逸出的速率远大于其溶解和与水反应的速率 CO2密度比空气大,
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收集过程分析 集满现象: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验满”分析:因气体无色,故集满与否较难确定.即便用燃着木条移近容器口火焰熄灭,也难以证明空气完全排尽.
向收集到的CO2集气瓶内倒入等体积适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先浑浊后变澄清所需时间较短. 先浑浊后变澄清所需时间较长.
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
二氧化碳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二氧化碳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②
用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比较纯净
用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比较纯净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不选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其原因是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物覆盖在固体的表面,阻碍了大理石与稀硫酸的接触,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甚至停止.为此,该小组设立研究课题:选择合适浓度的硫酸和适当的反应温度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一】选择合适浓度的硫酸
操作:在28℃时,用装有5mL硫酸溶液的注射器向盛有1g直径为2mm大理石的大试管中注入硫酸,记录15分钟内生成气体的体积,见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硫酸浓度(%) 15 20 25 30 35
气体体积(mL) 35 47 55 51 42
【实验二】选择合适的反应温度
操作:往盛有1g直径为2mm大理石的大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相同合适浓度而不同温度的硫酸溶液,观察反应的情况,记录如下表:
试管编号 A B C D E
温度(℃) 40 50 60 70 80
现象和
比较
有少量气泡 气泡比A号试管多 气泡明显比B号试管多 大量气泡产生,与常温用盐酸反应相似 反应激烈,迅速产生大量气体
请根据本次活动的研究目的,分析处理以上两个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1)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在28℃时,选用硫酸的浓度最合适为
25
25
%.
(2)在合适的硫酸浓度下,应选择最合适的反应温度为
70
70
℃.
(3)除选用适当的温度和合适浓度的硫酸之外,在反应过程中,为防止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上,应增加
振荡试管
振荡试管
操作,更有利于气体的制备.
(4)你认为该研究小组还可以研究
大理石颗粒大小
大理石颗粒大小
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5)计算:①碳酸钙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C:O:Ca=12:48:40
C:O:Ca=12:48:40
.②实验室现需要含碳酸钙80%以上的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现有一石灰石样品,测定其钙元素的含量为36%,请计算是否符合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试管内分别盛有下列四种气体,倒置于水槽中拔出橡胶塞,试管内液面上升最高的是(  )
下表是在通常情况下,各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气体 氨气 二氧化碳 氧气 氢气
在1体积水中溶
解气体的体积
80 0.88 0.031 0.0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中考真题 题型:实验题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发现,通常不选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原因是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物覆盖在固体的表面,阻碍了大理石与稀硫酸的接触,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甚至停止。为此,该小组设立研究课题:选择合适浓度的硫酸和适当的反应温度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一]选择合适浓度的硫酸
操作:在28℃时,用装有5mL硫酸溶液的注射器向盛有1g直径为2mm大理石的大试管中注入硫酸,记录15分钟内生成气体的体积,见下表:
[实验二] 选择合适的反应温度
操作:往盛有1g直径为2mm大理石的大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相同合适浓度而不同温度的硫酸溶液,观察反应的情况,记录如下表:
请根据本次活动的研究目的,分析处理以上两个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1)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在28℃时,选用硫酸的浓度最合适为________%,因为浓度小于或大于合适浓度对反应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合适的硫酸浓度下,应选择最合适的反应温度为________℃,因为温度高于或低于该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最合适反应温度时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 除选用适当的温度和合适浓度的硫酸之外,在反应过程中,为防止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上,应增加_________操作,更有利于气体的制备。
(4)你认为该研究小组还可以研究_______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5) 在以下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的装置中,最佳选用_______(填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