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通过学习,我们对于水及水资源有了全新的认识。
(1)自然界中的水几乎都属于混合物。
(2)有时我们在野外可以看见清激的山泉水,泉水虽清澈,它也不能直接饮用,因为有可能是硬水,我们可用_______________进行鉴别,在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__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对于“既浑浊又恶臭”的脏水,我们也可将其变成纯净物。其步骤主要有:①静置沉淀 ②加明矾 ③过滤 ④吸附 ⑤蒸馏,这一系列净化处理后,将其变为较纯净的水,在步骤②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在步骤③中,会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烧杯、________、玻璃棒,这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若经过操作③后,所得液体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
a 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b 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 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 滤纸破损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治理,我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C.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由于____,因此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着较大差异。
(3)“真金不怕火炼”说明:_____。
(4)氢化镁(MgH2)是一种贮氢合金,当它与H2O混合时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不合理的是 ( )
A.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尼古丁(化学式Cl0H14N2)有害健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尼古丁分子中含有1个氮气分子
B.尼古丁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尼古丁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5:7
D.尼古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和推理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都不会改变,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一氧化碳前一定要验纯
D.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__。
(2)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_______,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3)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___。
(4)某地下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该水属于____(填“软水”或“硬水”), 为降低硬度,生活中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 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B | 分离木炭和金刚石的混合物 | 用磁铁吸引 |
C | 区分Fe粉和Cu粉 | 分别向两种粉末中加入适量稀硫酸,观察现象 |
D | 鉴别H2O和H2O2溶液 | 观察颜色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反推是科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有 关反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 于同种元素
C.碱性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