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若将稀硫酸比作初三学生,要求在“应急演练”中按照“距离最短”的原则从楼顶入口处由上至下疏散到出口处,已知各层都有三道门(空白处为通道),稀硫酸要在每层中各打开一道门(即能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后才能到达出口处。请分别写出疏散路线上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第五层: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第四层: ,
反应前后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
(3)第三层: ,
该反应属于 (选填“吸热”或“放
热”)反应;
(4)第二层: ;
(5)第一层: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6)若将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则在疏散路线上
无法通过第 层。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
A.②④⑤①③ B. ⑤④②③① C. ⑤②④③① D. ②⑤④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物质保存方法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 保存方法 | 原因 |
A | 白磷应保存在冷水中 | 白磷着火点低 |
B | 浓盐酸应密封保存 | 浓盐酸易挥发 |
C | 浓硫酸应密封保存 | 浓硫酸在空气中易吸水 |
D | 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 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课上老师为同学们做了一个“燃纸成铁”的趣味实验:将一张滤纸(成分为纤维素)用FeC13浓溶液润湿,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生成黑褐色物质。老师告诉同学们: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
聪颖的小明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黑褐色物质中真的含有铁单质吗?
【探究过程】
I.理论分析
(1)小明先从反应物元素组成分析,认为:因为 ,所以反应后可能有铁单质生成。
II.实证研究
(2)为了获得实验证据,小明做了实验1。
实验1: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波气泡产生,若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对于实验1,小红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由反应物的组成分析,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铁单质,还可能是 (填化学式)。
不过,小明查阅相关的资料后得知,在此高温条件下不可能生成此类物质。
(4)为了进一步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铁单质,小明又做了实验2。
实验2:将黑褐色物质放入 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证明黑褐色物质中确实含有铁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选项 | 所用试剂 | 现象和结论 |
A | 硫酸铜溶液 | 出现蓝色沉淀,则氢氧化钠过量 |
B | 氯化钡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则硫酸过量 |
C | 锌粒 | 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 |
D | 无色酚酞溶液 | 溶液不变色,则恰好完全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加肥皂水搅拌 |
B |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
C |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
D | 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 用导管分别对准浸没在热水和冷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