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A、B、C、D、E分别是氧化铁、铁、氧气、一氧化碳、稀盐酸中的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将一定条件下所有能发生反应的两种物质用“-”连接起来.
(2)A与B反应后的溶液呈黄色,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3)若A与C能发生置换反应,则C与D反应的实验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把互相能发生反应的物质连接即可;
(2)因为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故可判断A与B反应是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
(3)在所有反应中,只有铁与稀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据此判断C,根据反应的情况.判断出D,根据C与D反应的现象解答即可.

解答 解:(1)①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②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③铁与稀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④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出铁;⑤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2)因为氯化铁溶液呈黄色,A与B反应后的溶液呈黄色,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故答案为:Fe2O3+6HCl=2FeCl3+3H2O;
(3)A与C能发生置换反应,由(1)可知,铁与稀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故C为Fe;铁与一氧化碳不反应,则C与D的反应是铁与氧气的反应,铁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故答案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点评 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但要求同学们具备有关物质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实验操作的经历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现需要量取10mL水,某同学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值>10mL(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下面是同学们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氧气性质”的探究,请你回忆并回答下列探究内容:
(1)收集氧气的方法是排水法,这是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此外,还可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这是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2)整个实验大致有以下主要操作: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药品装入试管;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⑦塞好橡胶塞,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其操作顺序正确的一组是B.
A.④→③→⑦→①→⑤→②→③B.③→④→⑦→①→⑤→⑥→②
C.③→④→⑦→①→⑤→②→⑥D.④→③→①→⑦→⑤→⑥→②
(3)小明的实验装置见图,请你帮他指出图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错误(A)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 试管口应向下倾斜;
错误(B)试管口没有放棉花 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错误(C)酒精灯用内焰加热 酒精灯应该使用外焰加热;
错误(D)导管伸入试管内太长 导管透出橡胶塞即可.
(4)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填“正”或“倒”)放在桌上.
(5)红热的木炭在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比在空气里更旺,发出耀眼的白光,燃烧停止后,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经振荡,出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从体积的大小来看,下面各项中最小的是(  )
A.水分子B.叶表皮细胞C.氢原子D.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如图是两种化肥标签的一部分,请回答:

(1)计算CO(NH22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碳、氧、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4:7:1,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7%.
(2)已知化肥尿素的其他成分不含氮元素,则含CO(NH22的质量分数为89.9%.
(3)从含氮量分析,50kg这种碳酸氢铵相当于20kg(精确到0.1)这种尿素.
(4)市场中碳酸氢铵和尿素这两种化肥,每千克的售价分别为0.6元和1.4元,请你分析,农民要给作物补充氮肥,买哪种化肥更经济?尿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2010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发生大火,本次火灾得以在短时间内急速蔓延烧透整栋建筑物,元凶极有可能是施工队所使用的保温材料聚氨酯(PU)材料.事故现场违规使用大量尼龙网、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由四个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这次火灾,回答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一点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
(2)溅落的电火花在引发这场特大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B(填标号)
A.提供氧气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3)现在的防火建材中都加入了一种叫氢氧化镁的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为氢氧化镁分解生成的氧化镁固体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分解过程吸收大量的热,且生成的热被水蒸气带走,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则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frac{\underline{\;\;△\;\;}}{\;}$Mg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氨气变成液氨是由于(  )
A.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B.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分子组成发生了变化D.分子运动停止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氧气
C.电解水生成的氢气、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电解水时在负极产生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一定不会发生改变
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一定不会发生改变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可能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