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六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图(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A中含有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C中不含相同元素.C、D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1)请分别写出A、B、C、D物质的化学式(或溶质的化学式):
(2)A.Ca(OH)2B.HClC.CO2D.CO;
(2)写出转化①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写一个);
(3)写出转化?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4)写出Fe2O3与足量B反应的实验现象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分析 根据A中含有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即钙元素,且能够和碳酸钠反应,所以A可以是氢氧化钙,B、C中不含相同元素,C和碳酸钠可以相互转化,氧化铁会生成C,所以C是二氧化碳,B会与氢氧化钙、碳酸钠、氧化铁反应,所以B是盐酸,C、D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D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一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 解:A中含有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即钙元素,且能够和碳酸钠反应,所以A可以是氢氧化钙,B、C中不含相同元素,C和碳酸钠可以相互转化,氧化铁会生成C,所以C是二氧化碳,B会与氢氧化钙、碳酸钠、氧化铁反应,所以B是盐酸,C、D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D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一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因此:
(1)A是氢氧化钙,B是盐酸,C是二氧化碳,D是一氧化碳;故填:Ca(OH)2;HCl;CO2;CO;
(2)转化①的反应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0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故填: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转化②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故填:CO2+2NaOH═Na2CO3+H2O;
(4)Fe203与足量B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实验实验现象为: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故填: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点评 本题属于框图式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需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B.称取氯化钠时,若托盘天平指针向右偏,则应该减少砝码
C.量取水时,若采用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配好的溶液在转移到细口瓶时有洒落,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根据A的实验原理,二氧化碳用途之一是灭火.
(2)通过B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C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4)D实验结束后发现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超过$\frac{1}{5}$,可能的原因是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太慢或开始时止水夹没有夹紧,导致集气瓶中的部分空气受热膨胀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向100g的稀盐酸中加入100g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得28.7g白色沉淀.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小资料】
I、贝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Ⅱ、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700体积氨气,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Ⅲ、饱和食盐水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
(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属于混合物(填“混合物”或“纯净物”).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2)过程②中主要操作的名称是过滤.
(3)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过程③中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4)为了提高产率,往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气体时,你认为应该先通入NH3(填“NH3”或“CO2”),你的理由是:因为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先通氨气会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生成较多的碳酸氢钠.
(5)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O2(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用化学用语表示
(1)五个氢原子5H(2)小苏打NaHCO3
(3)两个硝酸根离子2NO3-(4)硫酸钾中硫元素的化合价K2$\stackrel{+6}{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实验室中有一瓶标签破损的固态铵盐,它可能是NH4Cl、NH4NO3、NH4HCO3、(NH42SO4中的一种,请利用如图所示的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①:该铵盐是NH4Cl
猜想②:该铵盐是NH4NO3
猜想③:该铵盐是NH4HCO3
猜想④:该铵盐是(NH42SO4
【实验探究】步骤一: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没有嗅到强烈的氨味,加入适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液体,选用图中的稀盐酸溶液滴入试管中,无气泡放出,则猜想③不成立.
步骤二:在步骤一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图中的Ba(NO3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猜想④不成立.
步骤三:另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配成溶液,滴加图中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猜想①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9.为测定某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进行滴定.现取待测液50.0g,滴定过程如图所示.(计算结果均保留1位小数)
(1)当AgNO3与HCl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7.3%的稀盐酸的质量为:10.0g;
(2)当稀盐酸的质量滴加至20.0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HNO3(写出化学式)HCl
(3)计算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1)从微观角度:(图1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微观上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分子(选填“原子”或“分子);
②参加反应的A2与B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2)从能量变化角度:(借用图2装置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认识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①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分析,此时生石灰的作用是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水温升高,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②将一定量的下列某物质溶于烧杯中的冷水,其中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CD(选填字母序号).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