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且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木炭燃烧放热 B. 生石灰吸水放热

C.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D.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C 【解析】 A、木炭燃烧是化学变化,错误; 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是化学变化,故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水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故正确; D、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错误。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滚动检测题(一) 题型:实验题

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甲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①写出仪器B的名称:__________。

②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二氧化锰和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二氧化锰固体在该反应中起________作用。

③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______________法收集氧气。

④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入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高锰酸钾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 ℃加热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在250 ℃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在250 ℃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气瓶过氧化氢溶液催化向上排空气检查装置气密性二氧化锰和锰酸钾中都含有氧元素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则证明有氧气生成 【解析】 (1)①仪器B是收集气体的集气瓶; ②该发生装置适用于固体药品与液体常温下发生反应制取气体,即使用该装置时应加入的药品为固体二氧化锰、液体过氧化氢,其中固体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③利用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因此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天津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 )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 试题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中,是用燃着的木条来检验氧气的浓度,A错;B只能说明白烟和蜡烛都具有可燃,错误性;故B错误;C选项实验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但并不能说明酚酞分子不运动,错误;D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是正确的。 故答案选择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套卷化学综合训练题(四) 题型:单选题

相同质量的碳酸镁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消耗的氯化氢一样多 B. 碳酸镁消耗的氯化氢少

C. 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D. 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少

C 【解析】设碳酸镁和碳酸氢钠的质量为84g, MgCO3 +2HCl ==CaCl2+ CO2↑ + H2O 84 73 44 84g x y 84/84g=73/x x=73g 84/84g=44/y y=44g NaHCO3+HCl====NaCl+H20+CO2↑ 84 73 44 84g m n 84/84g=73/m m=7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套卷化学综合训练题(四) 题型:单选题

在四只分别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滴有石蕊溶液,现往这四只烧杯中不断加入下列物质直至过量,其中能使溶液最后呈紫色的物质是( )

A. CaCO3 B. CaO C. NaOH D. Na2SO4

A 【解析】A. CaCO3 和盐酸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钙溶液、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能使溶液最后呈紫色; B. CaO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过量后溶液呈碱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C. NaOH 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过量后溶液呈碱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 Na2SO4和盐酸不反应,溶液始终呈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轮模拟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A 管接电池_____极(填“正”或“负”)。

(3)检验 B 试管中气体的操作方法和现象是_____。

(4)某学生观测记录了不同时间段A、B 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实验数据如下:

时间/分钟

1

2

3

4

5

6

7

8

9

10

A 试管气体体积(cm3)

6

12

20

29

39

49

55

65

75

85

B 试管气体体积(cm3)

2

4

7

11

16

21

26

31

36

41

仔细分析实验数据,1-4 min 内A、B 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 2:1,可能的原因是____。

从第 8 分钟开始,每分钟内 A、B 试管收集的气体体积之比为 2:1,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5)为进一步测定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某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如右图),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 A、B 的质量,结果测得 m(H):m(O) >1:8,比理论值偏高,其原因可能是_____(填编号)。

A.通入的氢气未经过净化干燥 B.装置 A 内管口有水凝结

C.氧化铜没有完全还原 D.装置B 同时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

2H2O2H2↑+O2↑负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该气体的试管中,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氧气部分溶解在水中导致试管内的氧气体积变小。水中溶解的氧气达到饱和了,氧气不能再溶解。ABD 【解析】 (1)电解水的产物是氢气和氧气方程式:2H2O2H2↑+O2↑; (2)电解水产物中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二倍,所以A管为氢气,连接电极的负极。 (3)B管中产生的是氧气,检验氧气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轮模拟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合理且实验能够成功的是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 通过观察过氧化氢溶液中气泡产生的快慢,可以判断二氧化锰和三氧化二铁的催化效率,A选项正确;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需要使用红磷和白磷进行对比,探究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B选项错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产生应该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C选项错误;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倒入水中,D选项错误;故选择A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4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是混合物

B. 检验氢气纯度时,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

C. 氢气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D.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水,该反应也能说明水的组成

A 【解析】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A错误;B、在检验氢气时,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故B正确;C、氢气难溶于水,可以采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故C正确;D、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D正确。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填空题

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________;

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________;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________质子数________电子数(填<>=);

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

核内质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解析】 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原子中各微粒的关系;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在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