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图a 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 是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图C 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 代表三种不同元素.
(1)由图a 可知,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2.9;
(2)图b 方框内的数字是;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其离子符号为Al3+
(3)有关图C 的说法,正确的是A(填序号).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C.Y 和Z 同处于第二周期.

分析 (1)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2)根据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而形成铝离子来分析;
(3)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撗行的元素属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解答 解:(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2.9,故填:132.9;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方框内填写:13-2-8=3;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的3个电子而带上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填:3;Al3+
(3)A、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所以原子序数:Z>Y,故A正确;
B、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X、Y不是同种元素,所以质子数不相等,即电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撗行的元素属于同一周期,所以Y和Z同周期属于第三周期,故C错误.
故填: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和未知纯净物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W
反应前质量(g)501123
反应后质量(g)24528x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是0g;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水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先加入足量的水,然后过滤
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鉴别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固体加适量的水溶解,测量前后温度变化
D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有发热、发光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但酸碱中和后溶液一定呈中性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在化学反应中,一氧化碳和氢气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还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无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g35207
反应后质量/g1058待测
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氧化反应B.乙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反应中甲、丙变化的质量比为7:8D.测得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1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A、B、C、D、E、X、Y、Z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X、Y、Z是单质,B、C、D、E是氧化物,常温下C是液体,Y是黑色固体,E是红色粉末.它们之间有如下反应关系: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物质的化学式:D为CO.
(2)A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3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
(2)当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3)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措施不安全的是(  )
A.到溶洞探险打火把照明
B.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清理沼气池前应先通风
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吸油烟机排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发现有许多金属的盐对过氧化氢分解具有催化作用,为比较FeCl3和CuSO4两种盐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他们分成甲、乙两组,分别设计了如图一、图二所示的实验并进行了实验.(设两种盐溶液质量分数相等).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催化剂\;}}{\;}$2H2O+O2↑.
(2)图一可通过观察 试管里的液体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药品CuSO4改为CuCl2更为合理,理由是控制阴离子相同,排除阴离子的干扰.
(3)利用图二实验要求装置气密性良好,把A开关打开使液面高于下端,将注射器栓塞向左推动时,若装置气密性良好,看到的现象是分液漏斗的管口末端会形成一段水柱.
(4)注射器除了像实验中可以用来代替集气瓶收集气体之外,在不同的实验中通常还可代替量筒等仪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