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可以用来代替Cl2进行自来水的消毒.请回答下列问题:
(1)ClO2的名称为二氧化氯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
(2)制取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ClO2═2ClO2+2NaCl.
(3)整个反应中是(填“是”或“否”)出现过单质.

分析 (1)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读作“某化某”;结合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即可.
(2)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Cl2、NaClO2,生成物为ClO2、NaCl,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3)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ClO2从右向左读,读作二氧化氯;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
(2)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Cl2、NaClO2,生成物为ClO2、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ClO2═2ClO2+2NaCl.
(3)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整个反应中是由同种原子构成,为单质的分子.
故答案为:(1)二氧化氯;+4;(2)Cl2+2NaClO2═2ClO2+2NaCl;(3)是.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9克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13克CO2气体,求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生石灰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俗称“石灰”.工业上通过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石制得“石灰”,其反应原理是: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刚出窑的“石灰”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刚出窑的“石灰”有那些成分?
【猜想】
Ⅰ.只有氧化钙Ⅱ.只有碳酸钙Ⅲ.既有氧化钙也有碳酸钙
【实验探究】
(1)甲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Ⅱ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Ⅱ成立,其理由是沉淀也可能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
(2)乙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滴加的稀盐酸不足量.
(3)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Ⅲ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过滤,取滤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猜想Ⅲ成立
 ②取滤渣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思考】使用“石灰”的建筑工地上常有一个大的石灰池,使用“石灰”时,先将生石灰倒入池内水中,一段时间后,再取用其中的石灰浆使用.长期使用的石灰池内壁会逐渐增厚,其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难溶的碳酸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原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烧碱、氢气、氯气等化工产品,其反应原理为: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NaOH+H2↑+Cl2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
【猜想】
猜想一:可能含有碳酸钠,猜想的依据是2NaOH+CO2=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可能含有NaCl,猜想的依据是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
【实验探究】请帮甲同学完成以下探究实验:
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猜想一①取少量烧碱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过量稀硝酸有气泡产生样品中含有碳酸钠或样品中含有Na2CO3
②将步骤①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二③向步骤①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几滴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样品中含有氯化钠
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一的实验结论,也向烧碱样品的溶液中滴加了少量稀硝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大家经过分析,发现乙同学所用试剂与甲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原因可能是少量的稀硝酸先与样品中的氢氧化钠反应完.
【交流与反思】丙同学提出:“在甲同学做的实验中,稀硝酸也可以用稀盐酸代替.”你认为他的观点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地球臭氧层能吸收和阻挡太阳有害的紫外线的强烈辐射.可是超音速飞机排放的氮氧化物(NO和NO2)可破坏臭氧层,它们和O3及O发生如下反应O3+NO=NO2+O2,O+NO2=NO+O2这两个反应反复循环,其总反应方程式为O3+O$\frac{\underline{\;NO\;}}{\;}$2O2.氮的氧化物在破坏臭氧层过程中起了催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小金淘米时发现米发霉了,米放在米缸里怎么会发霉呢?小金猜测大米发霉可能与大米的含水率有关.含水率是指“某物质中水的质量占该物质质量的百分比”.于是小金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样.取A、B、C、D、E五种新鲜大米各2份,每份20克.
Ⅱ.测定含水率.各取一份样品依次放入烘箱,设定温度130℃,在相同环境下干燥40分钟,实验数据如下:
大米种类ABCDE
实验前质量(克)20.0020.0020.0020.0020.00
烘干后质量(克)18.0017.0017.5017.4017.80
Ⅲ.探究大米发霉的时间.将5种样品的另一份在相同环境下、相同方式下放置15天后,发现B大米变为灰绿色.取灰绿色物质进行培养,从显微镜下辨认是黄曲霉的菌落.接着观察其他样品大米的变化,40天后,用肉眼观察到的大米发霉的日期如下:
大米种类ABCDE
发霉时间(天)没有霉变15303539
(1)按照国家对大米含水率的标准≤14.5%来衡量,五种大米中不合格的是B.
(2)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大米霉变的快慢与含水量有关.
(3)小金的实验还不够严谨,变量控制上还存在的不足是没有控制大米的种类.
(4)为了延长大米保存时间,小金发明了新的大米包装袋,将氧化钙包与大米同时密封包装.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了氧化钙某种化学性质:CaO+H2O═Ca(OH)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除(4)方法外,还可采取冷藏、真空保存措施防止大米发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点燃密闭容器中的10g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爆炸后冷却,剩余1g氧气,则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能是(  )
A.2gH2,8gO2B.1g H2,9g O2C.4gH2,5gO2D.5gH2,5g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如图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变化.其中    表示氧原子、  表示碳原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该反应中各反应物、生成物微粒数目比为2: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