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某同学加热20克氯酸钾制取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与只加热20克氯酸钾相比,其结果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不变B.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
C.生成氧气质量不变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分析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可作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作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反应速率加快,故选项说法错误;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作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单纯加热氯酸钾相比,质量增加,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作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故选项说法错误;
D、高锰酸钾分解可生成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单纯加热氯酸钾相比,质量要增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反应中的作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1滴水中含有约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
D.水受热蒸发后变成水蒸气,说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请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做法
(1)墙内开花墙外香,其原因是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2)气球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小林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裝置如图所示.
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做好标记.
②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2)该实验中红磷需过量,目的是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3)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水进入集气瓶,并且液面到达1处,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0%.
(4)小峰也用该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试验后发现所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比实际偏小,造成此误差的可能原因是装置漏气,红磷不足,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我国约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冶铸黄铜,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它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用品.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10g该黄铜样品加入到5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0.1g.试求:
(1)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原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请你填写有关空格,并与同学交流.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2)待该物质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  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后,氧气进入集气瓶.
(3)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frac{1}{5}$,这可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答两点即可)装置漏气、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4)有同学设想用其他物质代替红磷进行实验(装置不变),则下列因素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是C(单选,填字母标号).
A.替代物能否和氧气反应  B.替代物的用量  C.替代物能否溶于水      D.生成物的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多功能无机化合物,通常有两种制备方法.已知:温度过高氧化物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气.
方法1:由Ca(OH)2为原料最终反应制得,其制备流程如图1:

方法2:由鸡蛋壳(含CaCO3高达90%)为原料最终反应制得,其制备流程如图2:
(1)方法1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充分,提高原料利用率;请将搅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CaC12+H2O2+2NH3•H2O+6H2O═CaO2•8H2O↓+2NH4Cl.制备过程中除水外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H4Cl(填化学式).
(2)方法2中气体X是CO2,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来吸收.煅烧后的反应是化合反应,也能生成CaO2•8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O2+6H2O=CaO2•8H2O,该反应需控制温度在0~2℃,可将反应器放置在冰水中,获得的CaO2产品中主要含有的固体杂质是Ca(OH)2(填化学式).
(3)这两种制法均要求在低温下进行(除煅烧外),否则不仅会造成氨水挥发,还会造成CaO2•8H2O分解.
(4)“绿色化学”一般是指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则上述两种方法中生成CaO2•8H2O的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是方法2(填“方法1”或“方法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选填字母)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固体NH4Cl和固体Ca(OH)2加热制得NH3,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氨气必须选用上述仪器中的A、D(选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某同学分析某种无色透明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A.Na2CO3、K2SO4、HClB.FeCl3、NaNO3、NaOH
C.Ca(OH)2、NaCl、HClD.Na2SO4、NaNO3、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