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可按图1流程进行.
①下只说法正确的是B(选填字母)
A.步骤I通过一步反应即可实现
B.步骤II、III、IV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纯氯化镁
C.步骤V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该流程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4种
②该流程中采取的一种降低成本且减少污染的措施是:氯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循环利用在步骤III中.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种碱式碳酸镁晶体的组成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碱式碳酸镁晶体可以表示为xMgCO3•yMg(OH)2•zH2O;
②Mg(OH)2、MgCO3均能分解生成对应的氧化物;
③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等物质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假设每一步反应和吸收均进行完全.
装置C的质量/g装置D的质量/g
步骤③292.4198.2
步骤⑥296.9207.0
【进行实验】取23.3g碱式碳酸镁晶体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打开活塞K,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③分别称量装置C、D的质量(数据见上表).
④关闭活塞K,点燃酒精灯,使碱式碳酸镁晶体完全分解.
⑤停止加热,同时打开活塞K,通入空气至恢复到室温.
⑥再次分别称量装置C、D的质量(数据见表).
【实验分折】
①装置A的作用为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装置D的作用为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②反应后,装置B中的剩余固体是氧化镁,质量为10g.
③该碱式碳酸镁晶体[xMgCO3•yMg(OH)2•zH2O]中,x:y:z=1:1:4(填最简整数比).

分析 (1)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电解熔融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
(2)反应前后装置C中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水的质量,装置D中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碱石灰能够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加热条件下,碳酸镁分解生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镁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
根据提供的数据可以计算该碱式碳酸镁晶体[xMgCO3•yMg(OH)2•zH2O]中,x:y:z的值.

解答 解:(1)①A.步骤I通过两步反应即可实现,即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步骤II、III、IV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纯氯化镁,该选项说法正确;
C.步骤V中电能转化成化学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该流程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例如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氯化镁分解生成镁和氯气,化合反应,例如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复分解反应,例如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等3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填:B.
②该流程中采取的一种降低成本且减少污染的措施是:氯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循环利用在步骤III中.
故填:氯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循环利用在步骤III中.
(2)①装置A的作用为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装置D的作用为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故填: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②反应后,装置B中的剩余固体是氧化镁,质量为:23.3g-(296.9g-292.4g)-(207.0g-198.2g)=10g.
故填:氧化镁;10.
③设碳酸镁质量为m,分解生成氧化镁质量为x,
MgCO3$\frac{\underline{\;高温\;}}{\;}$MgO+CO2↑,
 84                  40      44
  m                  x       8.8g
$\frac{84}{m}$=$\frac{40}{x}$=$\frac{44}{8.8g}$,
m=16.8g,x=8g,
设氢氧化镁质量为n,分解生成水的质量为y,
氢氧化镁分解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10g-8g=2g,
Mg(OH)2 $\frac{\underline{\;高温\;}}{\;}$MgO+H2O,
       58                   40      18
        n                    2g       y
$\frac{58}{n}$=$\frac{40}{2g}$=$\frac{18}{y}$,
n=2.9g,y=0.9g,
zH2O的质量为:296.9g-292.4g-0.9g=3.6g,
根据题意有:$\frac{84x}{58y}$=$\frac{16.8g}{2.9g}$,$\frac{58y}{18z}$=$\frac{2.9g}{3.6g}$,
$\frac{x}{y}$=$\frac{1}{1}$,$\frac{y}{z}$=$\frac{1}{4}$,
则x:y:z=1:1:4.
故填:1;1;4.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的是(  )
A.食盐溶于水逐渐消失B.红墨水滴入水中使水变红
C.蜡烛燃烧逐渐消失D.金刚石加工成钻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不是由物理性质性质决定的是(  )
A.木材制作桌椅B.棉花织布
C.天然气作清洁燃料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化学老师发明了一种增氧酒精灯,将纯净的氧气通入灯芯座的增氧孔用于提高火焰的温度.普通酒精灯火焰温度为500℃左右,增氧酒精灯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某活动小组同学取碳酸钙固体用增氧酒精灯加热1~2分钟.
【提出问题】加热后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探究】猜想一:碳酸钙全部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氧化钙.做出该猜想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验证该猜想的方案实验步骤:向剩余固体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实验现象:不产生气泡;
实验结论:碳酸钙全部分解..猜想二:碳酸钙部分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氧化钙和碳酸钙.
验证该猜想的方案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步骤A将加热后的固体放入水中,搅拌、静置.底部有大量白色不溶物剩余固体中含有碳酸钙
步骤B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剩余固体中含有
氧化钙
【反思与评价】你认为“猜想二”的验证方案存在(填“存在”或“不存在”)问题,理由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小泰及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黄铜中铜和锌的含量及其性质开展了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HCl+AgNO3=AgCl↓+HNO3,AgCl是一种白色沉淀,这个反应在化学上用于检验和鉴别.
【提出问题】测定黄铜中锌、铜的质量分数.
【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设计】(略).
【探究实验】
(1)先将黄铜在热碱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除去表面的油污.然后再放在稀盐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除去合金表面的氧化膜.用蒸馏水清洗干净,干燥,取少量研碎,称取质量为ag.
(2)将ag试样放入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搅拌使其充分反应.
(3)将小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
(4)称取固体的质量为bg.
(5)计算出黄铜中锌的质量为aa-bg和铜的质量分数$\frac{b}{a}$×100%.(用字母表示)
【反思与评价】
在步骤1中,若试样用蒸馏水洗涤之后,不干燥,则计算出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将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拓展探究】
(1)重复【探究实验】步骤1.
(2)将ag试样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并对滤液的组成进行探究.
①锌和硝酸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2AgNO3=Zn(NO32+2Ag.
②同学们对蓝色滤液中所含的溶质做出多种猜想,其中只有两种猜想可能成立,这两种猜想是:a.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铜;b.溶质为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
(3)设计两种实验方案来验证以上猜想.
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方案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在滤液中插入一根铜丝铜丝表面无变化猜想a成立
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猜想b成立
方案二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
滴稀盐酸
滤液无明显变化猜想a成立
生成白色沉淀猜想b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周期
IA 0
11H
1.008
ⅡAⅢAⅣAⅤAⅥAⅦA2He
4.003
23Li
6.941
4Be
9.012
5B
10.81
6C1
2.01
7N
14.01
8O
16.00
9F
19.00
10Ne
20.18
311Na
22.99
12Mg
24.31
13Al
26.98
14Si
28.09
15P
30.97
16S
32.06
17Cl
35.45
18Ar
39.95
(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请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门捷列夫
(2)查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12.01,写出16号元素的元素符号:S.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序号)A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电子数不同
(4)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全新的飞跃时期.近日,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将人工合成第118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8.
(5)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第三周期开头元素和靠近尾部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和,它们的单质易发生如图所示变化: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比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比较容易得到电子,得到最外层电子数目为8的稳定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小红等几位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试管②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2)实验结束后,小红同学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看到废液浑浊,就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小红等几位同学对滤液的成分又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小红认为:只含氢氧化钠;
小明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小亮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写一种猜想).
讨论:你认为小红、小明、小亮三位同学中谁的猜想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小明猜想不合理,因为Na2CO3和Ca(OH)2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你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应怎样处理上述实验后的废液才能倒入下水道?反应物是否过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实验室中的药品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里久置于空气中变质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Na2O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2)CaCl2溶液为中性.
【猜想】
Ⅰ:固体为Na2O2、NaOH、Na2CO3的混合物
Ⅱ: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Ⅲ:固体为NaOH
Ⅳ:固体为Na2CO3
【实验推断】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直至完全溶解.不产生气泡猜想 I不成立.
②取少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Na2CO3存在.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证明有NaOH存在.
综合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猜想 II是成立的.
【反思评价】
(1)实验操作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2)实验操作②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的目是除去溶液中的Na2CO3,防止干扰NaOH的鉴定.
(3)表格中实验操作③还可以采用硫酸铜生成蓝色沉淀、氯化铁生成红褐色沉淀 方法得到相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frac{1}{5}$的结论
B.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将红磷换成木炭
C.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D.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