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铁钉分别投入硝酸锌溶液和硝酸银溶液里,铁与硝酸银溶液能发生置换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2Ag+Fe(NO32 .铁不与硝酸锌溶液发生反应,因为铁的活动性排在锌后面.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和稀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的盐;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够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 解:铁的活动性排在锌后面,银前面,所以铁与硝酸银溶液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其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2Ag+Fe(NO32
铁不与硝酸锌溶液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硝酸银;Fe+2AgNO3═2Ag+Fe(NO32 ;硝酸锌;铁的活动性排在锌后面;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或根据反应的发生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从而加强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方案,其中不能够成功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比较金属的硬度
C.
稀释浓硫酸
D.
制取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如图是燃烧条件示意图:
请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写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奥林匹克火炬(内部储有可燃物)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
①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通过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引燃圣火.此过程中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北京奥运会火炬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的情况下保持燃烧.但要实现奥运圣火登顶珠峰,还需要解决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提供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
①Fe→Fe3O4    ②S→SO3    ③CuCl2→Cu    ④CH4→CO2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但不能保存在敞口容器中.(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其中可观察到火星四射现象的是(  )
A.
木炭
B.
铁丝
C. 
硫粉
D.蜡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

(1)人们习惯上把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统称为“五金”,在“五金”顺序中把金属铁的位置移到最后,正好符合由弱到强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2)铝、铁、铜是我们生产生活中使用比较广泛的金属.如图1所示用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A,延展性的是BC(填字母序号).
(3)铜也容易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
(4)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般来说,合金的熔点低于任何一种组成金属的熔点.如表是一些金属的熔点数据.
金属
熔点/℃1083419.6231.9327.5271.3320.9
①铅锡合金中某种金属的质量分数与合金的熔点有如图2所示的关系,其中横坐标表示的是锡的质量分数;当合金熔点最低时,合金中铅与锡的质量比为2:3.
②保险丝由铋、铅、锡、镉组成,其熔点约为B.
A.15~30℃;    B.60~80℃;    C.235~250℃;    D.300~3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小明同学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组装成如图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试管,b集气瓶.
(2)若小明同学用装置B制备氧气,仪器a中装有高锰酸钾,还需作的一点改动是: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若小明同学用装置A或C及相关药品制备二氧化碳,以下是其实验过程:
I.二氧化碳的制备:实验室提供了①稀硫酸、②块状碳酸钙、③稀盐酸、④碳酸钠固体等试剂,则小明选用的试剂为②③(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与装置C相比,装置A的优点是能控制液体的加入量(只要求写出一点);
II.二氧化碳的收集:收集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字母代号)E;
III.二氧化碳的检验:小明同学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请回答:这种检验方法是否正确?若正确请说明理由,若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检验方法.不正确,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否则不是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②的名称集气瓶.
(2)实验室选用装置A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收集氧气可选用E装置,理由是氧气不易溶于水,若选择C装置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3)实验室选用装置B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C装置收集O2,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身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没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KMnO4加热制取O2,优点是②(填编号).
①生成物只有氧气    ②不需加热    ③需加热
(4)若装置B中反应很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①(填编号)
①控制液体的加入速度   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③加热反应物
(5)F装置可以收集和储备氧气,若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水应从b端通入.
(6)利用药品氯酸钾和装置A、F(装满水)、G可以制取氧气并测量其体积,则接口的顺序为(填abcd):a→c→b→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