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分) 在高效复习课堂中,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 四种物质的溶液对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放】
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我能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⑴一个中和反应                   
⑵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反应           
【挖掘实质】
(1)图1是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我发现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Cl,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2)图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H++ OH=H2O,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   ④  
(3)通过探究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的实质,我发现NaOH和H2SO4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溶液中的H+和OH不能大量共存;   ⑤      溶液和   ⑥    溶液也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任写一组物质,下同),因为  ⑦   ⑧  ⑨  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  ⑩   (填离子符号,下同)也不能大量共存。
【知识升华】
通过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再探究,我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实质是   11   
①H2SO4+2NaOH=Na2SO4+2H2
②H2SO4+Ba(NO3)2=BaSO4↓+2HNO3或K2CO3+
Ba(NO3)2=BaCO3↓+2KNO3
③Ba2+和NO3或Ba2+和2NO3 ④2H++CO32=H2O+CO2↑或2H++CO32=H2CO3,H2CO3=H2O+CO2
⑤H2SO4⑥Ba(NO3)2、或⑤K2CO3⑥Ba(NO3)2、或⑤H2SO4⑥K2CO3(写名称也可)
⑦Ba2+和SO42(或Ba2+和CO32或H+和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意义表达准确即可)
⑧NaOH⑨Ba(NO3)2或⑧NaOH⑨K2CO3
⑩K+、CO32、Na+和OH(或Na+、OH、Ba2+和NO3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意义表达准确即可)
11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交换的反应,只要反应物中某些离子浓度减小了(或不能大量共存),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意义表达准确即可)
:【知识回放】
(1)酸和见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四种物质中只有硫酸是酸,氢氧化钠是碱,故答案为:①H2SO4+2NaOH=Na2SO4+2H2O
(2)②四种物质之间会生成的沉淀只有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钡沉淀,故答案为:H2SO4+Ba(NO32=BaSO4↓+2HNO3或K2CO3+Ba(NO32=BaCO3↓+2KNO3
【挖掘实质】
(1)钠元素是+1价,氢氧根是-1价,电离后生成Na+和OH-,钡显+2价,硝酸根显-1价,故答案为:Ba2+和NO3-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会生成二氧化碳的只有碳酸钾,故答案为:2H++CO32-=H2O+CO2
(3)根据NaOH和H2SO4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溶液中的H+和OH-不能大量共存,采用类比的思想填后面的空白,故答案为:H2SO4 Ba(NO32
Ba2+和SO4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NaOH   K2CO3
K+、CO32-、Na+和OH-
【知识升华】
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实质是: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交换的反应,只要反应物中某些离子浓度减小了(或不能大量共存),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13分)物质的构成与变化
现有以下6个变化:
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给水通直流电;
锌加入稀硫酸溶液中;
氢氧化钠溶液跟稀盐酸混合;
冷却硝酸钾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反应,铀235裂变产生碘1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始终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上述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变化的代号,下同)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在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       。将化学反应分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依据是                                           
(3)我们知道,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物质之所以发生化学反应,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物的微粒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结构发生改变,或微粒重新排列组合,宏观上表现为生成了新的物质。
在反应①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微粒的转化过程是                                                           
                                                                           
在反应④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③和⑥两个变化的实质是否相同?          。为什么?                     
                                                                         。
(4)根据化学反应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上述化学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2011年浙江杭州,31题)下图甲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下图乙是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

(1)、在上述两个实验中,氢气和木炭表现出相同的化学性质是         性。
(2)、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非常重要,比如甲实验中,反应前必须先通氢气后点燃酒精灯,否则易发生爆炸;反应结束后必须先                  ,否则生成的红色的铜会变成黑色。
(3)、某同学正确操作做完乙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粉末全部变为黑色,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振荡,但她惊讶地发现黑色粉末没有溶解,试管中 也未产生预期的气泡,这说明该反应并没有生成               
(4)、该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关于铁的氧化物如下信息:

根据以上信息,试写出乙实验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经分析后,该同学试着提高反应温度后,实验出现了预期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2009·泰安)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 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 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请填写下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2011年重庆市,23题)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IYC2011),其宗旨是“增进公众对化学重要性的认识,鼓励青年人热爱化学,学习和研究化学”。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课本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作了绿色化改进后制取单质铁(K1,K2是活塞):
(1)关闭K1、开启K2,可以验证CO还原Fe2O3的产物。
①这是关于气体的实验,实验前必须对装置进行                            
② 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在e处点燃气体的目的是                                 
(2)关闭K2,开启K1,可以将d口出来的气体再从a通人装置而循环使用。
① c瓶中应装                (填序号)。
A.澄清石灰水B.水C.石蕊溶液D.浓硫酸
②反应完后(假设b瓶中NaOH全部转化为纯碱),要从b瓶中溶液得到纯碱固体,必要的实验操作为转移、              结晶。
③该实验这样改进的主要优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2011年江苏南通,24题)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甲同学选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①写出仪器B的名称:______。
②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Mn02和_______(填化学式),
Mn02固体在该反应中起_______作用。
③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_____法收集氧气。
④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人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
(2)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0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l: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0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04分解放出O2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0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
测得Mn0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__________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K2Mn0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
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
【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2MnO4受热只能部分分解,经分析可能是生成物K2O对其分
解产生影响。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何认识?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7分)做钠在氯所中燃烧的实验时,钠完全反应后,在集气瓶内放少量水来吸收过量的Cl2,但不能完全吸收。如何处理残余的Cl2呢?同学们进行了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
向上述集气瓶中滴入石蕊溶液,发现溶液显红色。由此想到,选用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吸收Cl2,效果会怎么样?
【查阅资料】
氯气是黄绿色有毒气体,溶于水,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设计与实验】
用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做对比实验,如下图所示:

(1)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要先检验装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再将注射器内等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分别注入充满Cl2的集气瓶;
(3)充分吸收Cl2后,打开弹簧夹,观察进入两个集气瓶内饱和NaCl溶液的体积。
【结论与解释】
(1)甲实验中,Cl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实验中,Cl2与NaOH易发生化学反应。
(3)分析实验现象得知,用碱性溶液比用水吸收Cl2的效果_________(填“好”或“差”)
【交流与反思】
(1)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Cl2的水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每组对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实验一
实验二
A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少量MnO2和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B
将铁丝放入2mL10%的硫酸铜溶液中
将银丝放入2mL10%的硫酸铜溶液中
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C
将5g氯化钠加入20mL20℃的水中
将5g硝酸钾加入20mL10℃的水中
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大小
D
将植物嫩叶浸泡在10mL蒸馏水中
取10mL蒸馏水,通入过量二氧化硫气体,再将植物嫩叶浸泡其中
模拟酸雨的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6分)小然同学设计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右图,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滴入适量浓氨水后,观察到酚酞试纸      ,原因是     
(2)放入少量生石灰的作用是     ,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