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X为一种纯净气体,玻璃管A中盛放的黑色固体可能由木炭粉、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根据需要,加热时也可以用酒精喷灯.

①若X为O2.A中盛放一种黑色物质,观察到A中黑色固体逐渐变少,B中无变化,C中出现浑浊现象,则A为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A中的物质为氧化铜,实验过程中它变为红色.B中无变化.C中出现浑浊现象,则X可能是    ,从环保角度看你认为下图实验需改进的措施是   
③若A中物质出现红色,B中物质变蓝,C中出现浑浊现象,则X中肯定含有    元素(填元素符号):A中盛放的物质是    ,写出A中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答案】分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反应生成了水;黑色粉末变红色,说明黑色氧化铜被还原;据此对A组成进行推断.
解答:解: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中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②A中黑色物质为氧化铜变成红色,说明氧化铜发生还原反应,无水硫酸铜不变蓝色,说明没有水生成,C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则气体X可能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故可用点燃法除去;
③A中变红,B中变蓝说明有水生成,C中出现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气体X中一定含有H元素,X为纯净气体,说明X为氢气,A中盛放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化铜,因为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故A中还含有木炭,反应的方程式为:H2+CuOCu+H2O或C+2CuO2Cu+CO2
故答案为:
木炭;   CO2+Ca(OH)2=CaCO3↓+H2O   一氧化碳;  点燃尾气;H;   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H2+CuOCu+H2O或C+2CuO2Cu+CO2
点评:分析所观察到现象出现的原因,对实验现象做出正确判断,然后把可能的结果进行组合,这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思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实验室有一瓶质量分数较大的盐酸溶液,瓶上标签内容如图所示,请你根据标签上提供的数据与小禹同学一起解答下列问题:
(1)用50mL盐酸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溶液的质量为
 

(2)小禹同学想利用刚配制好的盐酸溶液测定某碳酸盐(MCO3)样品的纯度:取20g该不纯的碳酸盐粉末(所含有的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再取刚配制好的盐酸溶液50g混合,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将滤液蒸干,得到粉末状固体质量为20.8g.
①盐酸与碳酸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利用已知条件求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x)的比例式为
 

③该碳酸盐的纯度为
 

④若反应后的溶液只含一种溶质,向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38.7g水,则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兴化地处里下河地区,河港纵横,水系发达.但河水中含有较多的碳酸氢钙[Ca(HCO32],水的硬度较大.(查阅资料:碳酸氢钙易溶于水.当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发生分解,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这就形成了水垢Ca(HCO32CaCO3↓+H2O+CO2↑).已知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氢镁等物质均能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类似的反应.而碳酸钠、碳酸钾则在通常情况下比较稳定,加热不分解.
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上述信息可知,水垢的主要成分是
 
.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除去水垢?(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若碳酸镁粉末中混有少量的碳酸氢镁,请写出除去杂质碳酸氢镁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有两包质量均为10.6g的固体,分别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现分别经如下处理:①充分加热 ②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③将两步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收集后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则生成沉淀的质量
 
(填“相等”、“不相等”或“无法判断”).
(4)在加热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发生某一化学反应,现对反应体系内的X、Y、Z、Q四种物质进行测定,测得数据如下: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0.0 4.6 37.8 0.0
反应后质量(g) 43.6 待测数据 4.2 8.8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表中的”待测数据”的数值是
 

②此密闭容器内反应类型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若X是水,Q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且X、Y、Z、Q四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2:1,则物质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若不慎使用了浓盐酸,生成的气体中除混有水蒸气外还可能混有
 
气体,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
 
性.
现要除去杂质气体,可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把不纯的气体进行洗气.
①不纯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②若只需要把生成的气体干燥,可在瓶中盛放
 
精英家教网
③可在瓶中盛放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除去另一种杂质气体.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在擦眼镜时,发现自己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一些绿色物质,他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该物质为铜锈,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提出问题】:铜是在什么条件下锈蚀的呢?
【猜想与假设】:根据铜锈的化学式,猜想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的水、
 
 
三种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实验探究】:借鉴“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林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
精英家教网
①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
 
(填字母编号)试管中的光亮铜片最先生锈.
②从优化实验的角度考虑,A实验是多余的,他只考虑了水这个单一条件.C试管中除光亮铜片、蒸馏水外,还有的另外一种物质为
 

③D试管中除光亮铜片外,还有的另外两种物质为
 
;从D试管的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
 

【评价与改进】:我认为小林设计的“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结论,还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可图示):
 

【应用与拓展】
①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②小明发现从不同地点收集到的两个铜器(一个是纯铜做的,一个是青铜做的)中,纯铜器的铜绿比青铜器的少,他据此分析认为青铜比纯铜易锈蚀.小明的分析是否全面?请你说明理由.
 

(2)已知铜绿[Cu2(OH)2CO3]在加热时分解生成A、B、C三种常见的氧化物,下面是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示.
精英家教网
I.试通过分析推断,确定下列物质:
D的化学式为
 
,X的化学式为
 

II.写出反应①和③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基本类型为
 

 
,基本类型为
 

III.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举出该反应的一种用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而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实验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处,并写出(或在答题卷上画出正确图并用字母标注上哪一个装置)改正方法
装置B中前面导气管应插入液面下,后面导气管应刚好透过瓶塞
装置B中前面导气管应插入液面下,后面导气管应刚好透过瓶塞

(2)装置F的作用是
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对实验有干扰
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对实验有干扰

(3)若装置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5.9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装置D增重7.2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0.8
0.8
g;假设塑料的组成为CxHy,则装置C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xHy+(4x+y)O2
 点燃 
.
 
4xCO2+2yH2O
4CxHy+(4x+y)O2
 点燃 
.
 
4xCO2+2yH2O
(化学计量数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且可以是分数)
(4)若装置中没有连接装置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
偏大
偏大
( 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若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可选用A装置,其中的玻璃仪器有
试管(或酒精灯)
试管(或酒精灯)

(填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B
B
(填装置序号),在加试剂之前的操作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若收集一瓶氧气,供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用气体的收集装置中的
E
E
(填装置序号),理由是
该实验要预先在集气瓶底部留一些水(或收集的氧气较纯)
该实验要预先在集气瓶底部留一些水(或收集的氧气较纯)

(4)小郭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小郭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1.2g    
x CuO   0.5g  
1.2g MnO2  0.5g  
①Ⅱ中x的值应为
1.2g
1.2g

②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
生成等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
生成等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