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近几年由于空气的污染,全国很多城市都不同程度的出现过雾霾天气,使空气中的硅、氟、钙的含量明显增加,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这里的“硅、氟、钙”指的是( )

A. 元素 B. 分子 C. 原子 D. 单质

A 【解析】 这里的“硅、氟、钙” 指的是元素,它们存在于化合物中,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也不是以分子或原子的形式存在,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4单元课题1爱护水资源同步练习题 题型:简答题

我国是世界上淡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水污染日趋严重,导致很多淡水资源失去可利用的价值。请回答:

(1)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答两点即可)

(2)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____?(答一点即可)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上不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等(答两点即可)用淘米水浇花(或随手关闭水龙头、使用节水器具等) 【解析】 试题(1)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有:工业废水任意排放,农药、化肥任意施用,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2)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用洗菜水拖地,用淘米水浇花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五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已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的体积和分子数成正比.在 1 体积空 气中混入 1 体积二氧化碳,在高温下跟足量的焦炭反应,假设氧气和二氧化碳都 转化为一氧化碳,则反应后气体中一氧化碳的体积百分含量约是( )(注: 空气中 O2 体积分数为 20%)

A. 33.3% B. 50% C. 67% D. 75%

D 【解析】 1体积的二氧化碳和足量的碳反应可以得到2体积的一氧化碳(C+CO22CO ),因为原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仅占0.03%,所以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的一氧化碳忽略不计;原空气中一共有0.2体积的氧气。所以氧气和碳反应后(2C+O22CO)得到0.4体积的一氧化碳,所以反应后气体的总体积为1(空气)-0.2(反应掉的氧气)+0.4(氧气生成的一氧化碳)+2(二氧化碳反应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目前世界上最精准的钟是以锶做钟摆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的值为 8 B. 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C. 锶原子的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 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7.62g

C 【解析】 A.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x=38-2-8-8-2=18,A错误;B.由锶元素名称带金字旁可知锶属于金属元素,B错误;C.由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C正确;D.书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时不需书写单位,且它的单位也不是g,D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元素符号和名称书写都正确的是

A. 炭C B. 镁 Mg C. 铁 fe D. 锰 MN

B 【解析】 A、C的元素名称是碳,而不是炭,故A错误;B、镁元素的元素符号是,故B正确;C、铁元素的元素符号是,第一个字母要大写,故C错误;D、锰元素的元素符号是,第二个字母要小写,故D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二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填空题

(1)若用如图所示正放的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 (填“a”或“b” 下同)端通入;若用装满水的正放的该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_ 端通入;

(2)“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甲醇(CH4O) B.乙醇(C2H6O) C 甲醛(CH2O) D.乙醛(C2H4O)

abAC 【解析】 (1)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分析解答;(2)根据“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可判断所生成的有机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与CO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同为1:1;根据所生成有机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判断四个选项中符合此特点的化学式即该物质的化学式。 (1)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装置的a端通入。因氧气不易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二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填空题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_ ,氧气_______ (填“易”或“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可以采用_______法或_______法.

大不易向上排空气法排水. 【解析】 根据氧气的物理性即密度和水溶性与收集方法之间的关系分析解答。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不和空气中成分发生反应,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二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硫在氧气中的燃烧,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产生蓝色火焰

B. 瓶底放少量水,可以避免瓶底炸裂

C.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硫粉越多越好,使现象更为明显,也能保证氧气充分反应

C 【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2色火焰,正确;B、瓶底放少量水,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空气污染,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正确;D、硫越多,产生二氧化硫越多,所以不是硫粉越多越好,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素质调研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 闻药品气味 B. 滴加液体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加热液体

B 【解析】 A、因闻有毒气体的方法:用手在集气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故A正确;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在试管口正上方,垂悬滴加,不能伸进试管或接触试管壁,故B错误;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将导管末端伸入液面以下少许,双手紧握试管壁,观察气泡的冒出情况,故C正确;D、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D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