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反应化学反应式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集气瓶中加入液体的作用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2)图2中的反应现象为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其化学反应式为;
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其目的为: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分析 观察图示,分析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等,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有关的问题.

解答 解:(1)由图示可知,图1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反应化学反应式是: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气瓶中加入液体的作用是 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2)由图示可知,图2是硫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现象为: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其化学反应式为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由于二氧化硫有毒,能污染空气,所以,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其目的为: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为:(1)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气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2)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点评 本题所考查的是课本中两个基础的实验,难度不大,应加强实验的学习,提高实验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4个二氧化碳分子4CO2
(2)3个钾原子3K
(3)8个二氧化氮分子8NO2
(5)1个氢分子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符号中即能表示一种单质、又能表示一种原子还可以表示一种元素的是(  )
A.O2B.2HC.ND.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佝偻病是因为机体缺钙引起的,这里说的“钙”是指(  )
A.原子B.单质C.元素D.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四氧化三铁
D.往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有大量气泡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所示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请你用已经掌握的实验室有关气体制取和净化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图中a、b仪器名称:a酒精灯,b水槽.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装置代号),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如何确定气体已经收集满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说明氧气已满,实验结束时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符号表达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若用F装置收集O2,则O2应从导管口c(填“c”或“d”)通入.
(4)若用E装置收集某种气体,则该种气体应具备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小,若用C装置收集气体,则该气体应具备的性质是:不易溶于或难溶于水.
(5)氨气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固)+Ca(OH)2(固)$\frac{\underline{\;\;△\;\;}}{\;}$CaCl2+2H2O+2NH5↑,则制取氨气发生装置选用B(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选E.
(6)综上所述,选择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A装置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取气体,B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制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蜡烛燃烧以后,观察其火焰,发现分为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把一条小木条横穿火焰约1秒左右后迅速拿出,可以看到火柴梗接触火焰部分的木条两端最黑,这说明外焰的温度最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写出横线元素的化合价
(1)CO           (2)FeCl2 (3)KMnO4
(1)+2  (2)+2   (3)+7.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