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B.空气液化C.玻璃破碎D.铁钉生锈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汽油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空气液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我国完成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有报道说;使用天然气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如下好处:
(1)可以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
(2)可以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3)是一种清洁能源,泄漏具有危险性
你认为上述宣传不合适的有(2)(3)(填写序号),原因是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有爆炸的危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用化学用语填写:
(1)二个氧原子2O;
(2)三个铁离子3Fe3+;  
(3)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K$\stackrel{+5}{Cl}$O3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学式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用10mL的量筒量取9.00mL水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
C.用托盘天平称取10.58g碳酸钠粉末
D.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立即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从而收集纯净的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现有下列六种物质:(填序号)
①干冰 ②石灰水 ③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 ④过氧化氢 ⑤湖水 ⑥液氧
其中肯定属于混合物的有②③⑤,肯定属于纯净物的有①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写出两组通过复分解反应生成MgCl2的反应物MgO和HCl;Mg(OH)2和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从“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下列横线.
通常情况下,蔗糖是一种白色有甜味的固体③;蔗糖溶于水后形成了糖水①;蔗糖能燃烧④; 蔗糖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1)做硫燃烧实验时,集气瓶中事先装点水的原因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不能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能用细沙代替不能不能
(2)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铁丝一端系火柴的目的是引燃铁丝集气瓶底部装点水或铺点细沙的目的是防止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而炸裂集气瓶. 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铁丝生锈时,实验时未除锈,无法与氧气接触,铁丝可能不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水槽.
(2)实验室用加热的方法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 氧气,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CD(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装置B相比,装置A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速率,收集装置可选用E(填序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4)实验室需少量甲烷气体,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制取甲烷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C(填字母)装置,若选用G装置收集气体,则气体应从b(填“a”或“b”)端管口通入,由此推断甲烷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不溶于水.
(5)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2),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的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B(填字母序号).
A.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并收集氧气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并收集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利用Ⅰ、Ⅲ装置可以制得并检验二氧化碳,装置Ⅲ中应加入的试剂为澄清石灰水,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