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
(1)人们习惯上把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统称为“五金”,在“五金”顺序中把金属
 
的位置移到最后,正好符合由弱到强的
 
顺序.
(2)根据如图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推断,金属具有的两点物理性质是
 

(3)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的合理措施是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考虑;
(2)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
(3)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解答:解:(1)把铁放到最后,正好符合由弱到强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填:铁;金属活动性;
(2)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故填:有金属光泽、具有导电性、导热性;
(3)自行车链条采用的是涂油的防锈措施;故填:涂油;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锈蚀的原理、防止锈蚀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1)图中M应为
 
类物质.
(2)写出一种能与盐酸反应的M:
 

(3)盐酸能与碱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H+与碱中的
 
(写离子符号,下同)反应生成H2O,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也是
 
 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要比较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我们可以设计多种方案:
(1)将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可以通过
 
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但是在实验过程中需控制一些变量,如
 

(2)甲同学用一种金属和两种盐溶液比较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上述两种方法是否都适合比较Mg、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填“是”或“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化学符号填空:
(1)铁原子
 
 
(2)2个二氧化氮分子
 
 
(3)硫酸根离子
 

(4)氧化镁中镁为正二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 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溶液
 
g;
(2)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写选项序号);
A.c>a=b    B.a=b>c   C.a>b>c    D.b>a>c
(3)若a中混有少量的b,提纯a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稀盐酸和稀硫酸是常见的两种酸,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原因是
 

(2)两种酸用于工业除锈,利用原理是
 

(3)鉴别两种酸可选用的盐溶液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课外活动中,小美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美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
小美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2)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美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任写一点)
 

思维拓展:
小芳受小美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变化是
 
,因而她认为以上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前者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后者有浓厚白烟生成的是(  )
A、硫粉、白磷
B、镁带、红磷
C、蜡烛、木炭
D、纸张、铁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溶液可能由稀盐酸、碳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铜溶液中的几种混合而成.某同学去5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小于7;②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③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④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⑤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无现象,随后产生蓝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溶液由稀盐酸和氯化铜溶液混合而成
B、实验③不能加入氯化钡,必须用硝酸钡溶液
C、实验④中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银
D、该同学只需要完成上述①③⑤实验,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