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根据酸的条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酸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_____(填离子符号)
(2)图中的X代表一类物质,则X为_____(填物质类别)。
(3)请写出符合性质③,反应前后溶液颜色发生改变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性质④反应的实质是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 M点和N点共有的离子只有一种
C. 检验M点溶液的溶质可先滴加足量Na2CO3,静置后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
D. 检验N点溶液的溶质可先滴加足量的Cu(NO3)2,静置后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______℃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分别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__。
(3)t2℃时,把75g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2%的溶液,应加水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和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水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人类所需的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
(2)天然水多为硬水,日常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发生火灾时,消防员利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4)下图为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
若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填序号)
A、降低温度 B、增加溶质 C、蒸发溶剂
t2℃时,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都升温至t3℃,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忽略水的挥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 t1℃时,A 物质的溶解度小于 B 物质的溶解度
B.在 t1℃时,30gA 物质加入 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为 65g
C.将 t1℃时,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 A=B>C
D.在 t2℃时,A、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侯氏制碱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氨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反应原理如下: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
A.加热时的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
B.用食盐制纯碱还需要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C.配制饱和食盐水时,可通过搅拌来提高食盐的溶解度
D.向饱和食盐中先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减少污染,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无污染的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
B. 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再分
C.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
D. 加入催化剂可提高产物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小组应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相关实验(夹持仪器略去,K1、K2、K3均关闭,装置内所示药品的量可认为是实验中某一状态下的量),已知装置内的药品,甲:稀盐酸;乙中为无色气体;分液漏斗中为红色的溶液;丙:石灰水,依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1)打开K3,将丁向外拉,丙中长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出现白色浑浊现象,则乙中的无色气体是___,丙中出现白色浑浊的原因是____。(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2)关闭K3,打开K2(分液漏斗上端的玻璃塞处于打开状态),当分液漏斗内的红色溶液全部进入到乙中时,关闭K2,振荡乙一会儿后,打开K1,可观察到甲中的现象是____,乙中有气体产生,且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原因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