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水变成冰,体积膨胀分子间隔变大
B. 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
C.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
D.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请写出下列化学反的化学应方程式。
(1)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______。
(2)将打磨后的Al丝浸入溶液中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不能再分
B.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 加碘食盐的主要成份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
D. 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某碳酸钠样品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根据如图所示信息完成相关计算。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1)一个Na2CO3分子中Na、C、O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2)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A. 分离CaCO3和CaCl2固体:取样,加足量水溶解,过滤
B. 制备Fe(OH)3:将Fe2(SO4)3溶液和适量的Ba(OH)2溶液混合,过滤
C.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和水蒸气:将混合气体一次通过浓硫酸、NaOH溶液
D. 鉴别稀盐酸、NaOH和NaCl三种溶液:取样,分别滴入酚酞溶液后再相互混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课外小组同学研究的实验。
(1)一组利用甲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其中A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稀盐酸,C中①、④为润湿的石蕊棉球,②、③为干燥的石蕊棉球。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B的作用是___,C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现象是___,能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
(2)二组利用乙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对比a、b处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填序号)。
Ⅰ.停止通入氧气,改通氮气 Ⅱ.只对着b处加热 Ⅲ.把b处换成白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关于这种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 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C. 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天津市河北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 | 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 |
B |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
C | 除去N2中少量的O2 |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粉 |
D | 除去CO中少量的H2 | 将混合气体在氧气中点燃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