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实验室用100g含杂质10%的石灰石与948.6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石灰石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求:
(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 解:(1)设生成氯化钙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100g×(1-10%) x        y
$\frac{100}{100g×(1-10%)}$=$\frac{111}{x}$=$\frac{44}{y}$,
x=99.9g,y=39.6g,
答:生成了39.6g二氧化碳.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frac{99.9g}{90g+948.6g-39.6g}$×100%=10%,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分析数据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某物质具有可燃性,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5O2$\frac{\underline{\;点燃\;}}{\;}$4H2O+3CO2,则X的化学式为(  )
A.CO2B.C3H8C.C3H4D.C3H8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将一块冰糖放入水中,糖块逐渐变小,其微观解释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2)干冰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同的微观解释是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者物理性质不同的微观原因是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3)下列物质中既存在离子又存在分子的是C
A.氯化钠晶体B.金刚石C.氯化钠溶液D.液氧
(4)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变化Ⅰ表示的宏观事实是2SO2+O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2SO3;(用方程式表示)
变化Ⅱ表示的宏观事实是温度降低,气体的体积变小.
(已知:“●”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Mg(NO32、Cu(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放入稀盐酸溶液里,有气泡产生.则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
A.滤渣是Ag、Cu、ZnB.滤液中含有Zn(NO32、Mg(NO32
C.滤渣是Ag、Cu、MgD.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g<Cu<Zn<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A的化学式:O2
(2)写出由物质B转化为C物质的化学方程式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3)写出C物质的一个用途是灭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硫与氧形成的氧化物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则此氧化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
A.+4B.+6C.-2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选择氧气、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填空,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二氧化碳,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H2O═H2CO3
(3)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的是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CuO$\frac{\underline{\;\;△\;\;}}{\;}$Cu+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给量筒内液体读数,开始仰视读数为29.1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是12.4mL,则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16.7mLB.大于16.7mLC.小于16.7mLD.无法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常温下,某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该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B.排水集气法
C.排水集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