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示意图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②烧杯内的蜡烛熄灭,烧杯外的蜡烛正常燃烧 |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
①![]() | ③燃着的蜡烛由高到低依次熄灭 | 火灾逃生时,需低下身子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 |
分析 (1)根据实验现象、燃烧的条件以及火场逃生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分析.
解答 解:(1)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内的蜡烛熄灭了,烧杯外的蜡烛正常燃烧,此现象说明了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将高低不同的两根燃着的蜡烛用大烧杯罩住,发现高处的蜡烛先熄灭,低处的蜡烛后熄灭,这个现象告诉我们火灾逃生时,需低下身子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
故答案为:①;②烧杯内的蜡烛熄灭,烧杯外的蜡烛正常燃烧;燃着的蜡烛由高到低依次熄灭;
(2)由化学方程式2CuS+3O2$\frac{\underline{\;灼烧\;}}{\;}$2CuO+2SO2可知,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少了;
192 160
由化学方程式Cu2S+2O2$\frac{\underline{\;灼烧\;}}{\;}$2CuO+SO2可知,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160 160
所以某同学用天平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待测黑色固体与钳埚中,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冷却后再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若灼烧前后固体质量不变,则该固体为Cu2S;故填:Cu2S.
点评 本题考查了燃烧的燃烧、火场逃生的正确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难度不大.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物质 | 实验目的 | 主要实验方法或操作 | |
A | Na2SO4(Na2CO3) | 除杂 |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
B | KCl(CaCl2) | 分离 | 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发 |
C | 稀盐酸、稀硫酸 | 鉴别 | 分别加入硝酸钡溶液,观察现象 |
D | Cu、Fe、硝酸银溶液 | 比较金属活动 性强弱 | 用光亮的铜丝、铁丝分别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糖类 | B. | 油脂 | C. | 无机盐 | D. | 蛋白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e2O3 | B. | Fe3O4 | C. | FeO | D. | 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天气炎热时,鱼塘里的鱼总喜欢往水底游动 | |
B. | 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 |
C. | 实验室常将固体配成溶液进行化学实验以控制反应速率 | |
D. | 对于人体必需元素,也要注意合理摄入,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