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测定纯碱样品(只含NaCl杂质)中碳酸钠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根离子沉淀法.实验步骤: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样品wg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
②加入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证明反应后BaCl2剩余的方法是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氯化钡剩余;
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mg;
④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指示剂变色法.实验步骤: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样品10.6g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
②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③用滴管慢慢滴入10%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共用去了稀盐酸7.3g.请回答:
a.酚酞溶液的作用是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b.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完全反应.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10.6g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为10%(用百分数表示).
(3)测氯化钠法.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①取一些样品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
②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gNO3+NaCl═AgCl↓+NaNO3
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mg;
④计算出氯化钠的质量,再求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但实验后有同学发现,按上述操作步骤是不能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原因是开始没有称量样品的质量.

分析 根据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分析解答;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玻璃棒搅拌能促进物质间的接触,加快反应的进行;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盐酸的质量求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硝酸银能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据此解答.

解答 解:(1)②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故可以加入碳酸钠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的方法证明氯化钡的剩余,故填: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氯化钡剩余;
(2)③a、根据酚酞试液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全进行,故填: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b、玻璃棒搅拌能促进物质间的接触,加快反应的进行,故填: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完全反应;
c、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有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x      7.3g×10%
$\frac{106}{73}=\frac{x}{7.3g×10%}$
x=1.06g
故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frac{1.06g}{10.6g}×100%$=10%;
故填:Na2CO3+2HCl═2NaCl+H2O+CO2↑,1.06g,10%;
(3)②硝酸银能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故填:AgNO3+NaCl═AgCl↓+NaNO3
④取一些样品并没有称量,故无法进行计算,故填:开始没有称量样品的质量.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混合物成分及其含量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小刚同学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向家人提出了如下建议,其中不合理的是(  )
A.霉变的大米蒸熟后食用无害B.用灼烧的方法能鉴别绦纶和羊毛
C.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D.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实验室配置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时,若水的用量偏多或食盐的用量偏少均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请从实验操作上分析造成结果偏小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图1所示).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图2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是否可行.

(1)证明装置A能“释放CO2”的现象是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释放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
(2)装置B在该设计中的作用是防止C中石灰水倒吸炸裂玻璃管.
(3)上述实验后,小组同学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取D中反应后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4)其中证明能捕捉到二氧化碳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5)对该“捕捉”、“释放”CO2的过程,你还想继续探究的问题是该捕捉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捕捉效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实验时打开导管中的开关.
内容
步骤
【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实验2】研究氧气性质
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
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
小块白磷,塞紧瓶塞
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推入适量H2O2 溶液推入适量H2O2 溶液
(1)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烧杯中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白磷没有与O2接触; 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烧杯中的白磷燃烧.
(2)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助燃;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溶液能(填“能”或“否”)流入集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同学们在学碱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
(1)写出甲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HCl+NaOH=NaCl+H2O.
(2)实验结束后,甲、乙两个同学将废液倒入实验室的废液缸中,结果发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于是他们产生了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NaCl和水.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刚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NaOH.(写一种猜想)
【设计实验】小芳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刚、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得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芳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预计现象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
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小林的猜想正确.
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为无色. 小刚的猜想正确.
③无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小红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K2CO3),下列关于草木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可作钾肥B.由三种元素组成
C.K2CO3属于盐类D.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1)铝是重要的金属元素.如图为地壳元素含量分布图,能表示铝元素的是3(填数字序号).
(2)金属可用来制电线、炊具,表明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导电、导热.
(3)自行车链条是最易生锈的部件,工厂在生产链条时在表面做了烤蓝(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四氧化三铁氧化膜),这样处理的目的是隔绝氧气、水.
(4)在工厂,工人常把生锈的铁制品浸泡在盐酸中除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HCl+Fe2O3═2FeCl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1)从能源是否可以循环再生的角度看,可以将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譬如煤、石油、天然气就是不可再生能源.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有专家提出:如果能够利用太阳能使燃料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重新组合(如图),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热能.
(2)试根据如图所示写出氨气作为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NH3+3O2$\frac{\underline{\;点燃\;}}{\;}$2N2+6H2O.
(3)32g CH3OH(甲醇)中碳元素质量与16g甲烷中碳元素质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