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填具体微粒名称,下同)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
(2)将a.分子 b.原子 c.质子 d.中子 e.电子等粒子用序号分别填入下列适当空格中:
①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ab;②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是abd;
③带正电的粒子是c;④参加化学反应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是a;
⑤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粒子是ce.
(3)将某种暗紫色固体粉末A加热,可产生无色气体B,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和另一种固体物质D.黑色固体C通常可用于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的催化剂.另一黑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绿色植物可将气体F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转化为无色气体B.回答:
①写出物质的名称:C二氧化锰,F二氧化碳;
②写出加热A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反应式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分析 (1)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根据分子、原子的定义及原子结构解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原子可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反应的特点分析,初中化学中接触到的紫黑色固体受热能分解的只有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B为氧气;黑色固体C通常可用于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的催化剂,故C为二氧化锰;黑色固体E能在氧气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符合条件的物质是碳.F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F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

解答 解: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
(2)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分子、原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紫黑色固体受热能分解的只有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黑色固体C通常可用于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的催化剂,故C为二氧化锰;黑色固体E能在氧气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符合条件的物质是碳.F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F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带入验证符合题意,因此:
①C是二氧化锰、F是二氧化碳;
②紫黑色固体粉末A加热是高锰酸钾分解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答案:
(1)钠离子、氯离子;二氧化碳分子;汞原子;
(2)①ab; ②abd; ③c;  ④a; ⑤ce;
(3)①C  二氧化锰; F二氧化碳;  ②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现有]00g 7.3%的稀盐酸如分别与铁、氧化铁、氢氧化铁反应,求能反应的铁、氧化铁、氢氧化铁的质量分别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科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2)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四.
【实验探究】(3)①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
②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a.测溶液pHb.滴加Na2CO3溶液c.滴加BaC1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标准比色卡,pH<7有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②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pH试纸浸入溶液中.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的几种常用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在读取A中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 保持水平;
(2)进行过滤操作,除铁架台,C和D外,还需要用到上述仪器中的B(填序号),仪器D在过滤操作中的用途是引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已知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克,则实际质量为2a克的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回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相关问题.
(1)如图1所示,发生装置应选用A,(填编号,下同)收集装置不能采用的是E.

(2)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图2装置丙(填编号).
(3)实验结束,某同学发现收集到的纯氧气质量大于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所得质量.不考虑实验误差,请你就此提出一种猜想并设计相应验证方案:
猜想:可能是产物K2MnO4受热生成氧气;
验证方案:取K2MnO4固体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生成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实验课上,为检验镁条能否在N2中燃烧,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氮化镁(Mg3N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和水反应,生成Mg(OH)2和NH3
(2)NH3能是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实验步骤】
①将足量白磷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1);
②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中液面与钟罩内液面相平;
③打开橡皮塞,将燃着的螺旋状镁条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2);
④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观察钟罩内壁及表面皿中固体颜色,取少量固体加入水中.
【分析】
(1)步骤①中足量白磷在钟罩内燃烧的目的是消耗完钟罩内的氧气,防止空气中氧气对实验的干扰;
(2)步骤③中镁条剧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g+N2$\frac{\underline{\;点燃\;}}{\;}$Mg3N2
(3)步骤④中钟罩内壁及表面皿中出现淡黄色固体,加入水中,产生白色浑浊及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
【结论】镁能在N2中燃烧,并生成Mg3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化学仪器,请用字母填空.

(1)用于少量试剂相互反应时所需的仪器是B;
(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试剂的是F;
(3)用于收集气体的是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化学兴趣小组把金属钠投到硫酸铜溶液中,实验并非如、想象的有红色铜析出,而是生成一种蓝色沉淀.同学们非常好奇并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钠投到硫酸铜溶液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钠是非常活泼的金属,能跟氧气反应,也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放出气体,生成的溶液显碱性.
【提出猜想】
猜想1: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某碱溶液,某碱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猜想2: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某碱溶液,某碱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实验探究】实验一:同学们把一小块切干净的钠投到装有少量蒸馏水的试管中,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并产生气泡;点燃生成的气体,听到“噗”的一声后燃烧起来.
实验二:在剩余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发现有蓝色沉淀.
【实验分析】
(1)根据“实验一”判断,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填“大”或“小”);“实验一”中可以燃烧的气体的化学式是H2
(2)两个猜想中的“某碱”是氢氧化钠;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H2O=2NaOH+H2↑.
(3)“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uSO4═Na2SO4+Cu(OH)2↓.
【实验结论】请你判断:猜想成立.
【实验反思】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目的是隔绝和氧气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