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氧分子.能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的化学符号是2SO42-;一个A原子的质量为m克,其相对原子质量为N,则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frac{m}{12N}$;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也可用向上排空气收集的理由是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 根据分子的概念、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以及收集气体的依据来分析.

解答 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氧分子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硫酸根离子分别可表示为:2SO42-
设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x,则
$\frac{mg}{x×\frac{1}{12}}=N$
x=$\frac{m}{12N}$
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
故答案为:氧分子;2SO42-;$\frac{m}{12N}$;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点评 本题考查了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食醋中含有3%~5%的醋酸(化学式:C2H4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酸分子中含有氧分子B.用醋酸能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C.醋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食醋中的醋酸具有挥发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B.分别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肯定都有晶体析出
C.要从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在t2℃时,用a、b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1896年,瑞典科学家Svante  Arrhenius 发表题为《空气中碳酸对地面温度影响》的论文,首次针对大气中CO2浓度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进行量化.1909年“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一词开始成为人类研究大气系统的专业术语.
大气层中存在微量的H2O、CO2、O3、CH4、N2O、CO等气体,这些气体能够让太阳辐射的热量透过到达地面,使地球表面升温,又能阻挡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辐射热量,从而保持地表面温度,这就是温室效应.随着地球的演化,温室效应使得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由-23℃上升到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适宜生存的15℃,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38℃左右,可以说有了温室效应才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发展,大气成分也发生了变化,如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被破坏,使大气中的CO2的含量增加了32%;很多工业生产又给大气增添了新的温室气体CFC8、HFC8、SF6等.一些报道中指出CO2的增加是上世纪全球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从全球升温的贡献百分比来说,CO2的占比约为55%,以下是100多年间CO2变化与气温变化的曲线图(如图2).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Svante   Arrhenius发表的论文题目为《空气中碳酸对地面温度的影响》,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说一说二氧化碳与碳酸的关系CO2+H2O═H2CO3;H2CO3═CO2↑+H2O(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常见的温室气体有CO2、CH4;O3(再举例2种).
(3)SF6中“F”的化合价为-1,计算“S”的化合价为+6.
(4)以下关于“温室效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C(填写字母序号).
A、温室气体是空气污染物
B、“温室效应”给人和其他动植物的生成带来危机没有好处
C、“温室效应”是大气层中原有气体成分造成的与人类活动无关
D、工业上改用脱硫煤作燃料可以减少“温室效应”
(5)某同学看了以上两幅曲线图认为大气温度上升不仅仅是CO2增加的原因,他这样说的理由是影响温室效应的气体不只二氧化碳,太阳辐射的强度;其他有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汽车的大量使用;火山喷发等也影响大气层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旱情严重,为缓解旱情可进行人工降雨.下列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A.食盐B.干冰C.蔗糖D.面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下列仪器和装置制取乙烯,并用过量的氧气将C2H4氧化成CO2和H2O,从而测定乙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同学受实验制备C2H2的启发,拟从CaC2、ZnC2、Al4C3、Mg2C2、Li2C2中选择一种试剂与水反应来制备乙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C2+4H2O=2Mg(OH)2+C2H4↑.
(2)按产生气体由左向右的流向,连接各装置导管的顺序:G接E、F接H、I接C、D接A、B接J.
(3)装置己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甲中,装置戊中CuO的作用是氧化可能生成的一氧化碳.
(4)实验前称得甲、乙两装置的质量分别为m1g和n1g,实验完毕,称得甲、乙两装置的质量分别变为m2g和n2g,则乙烯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frac{m_{2}-m_{1}}{44}$:$\frac{n_{2}-n_{1}}{9}$(列出算式).
(5)若戊中没有CuO,则测定结果偏低(填“偏高”、“偏低”或“不变”,下同);若不接丙装置,则测定结果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材料.氮化铝样品中往往含有碳或氧化铝杂质.已知氮化铝和和NaOH反应方程式为:AlN+NaOH+H2O=NaAlO2+NH3↑,氧化铝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全部溶解,但不生成气体.现用如图所示装置来进行相关实验.根据反应中所生成氨气的体积来测定样品中的氮化铝的质量分数,并根据实验现象来确定杂质的成分(实验中导管体积忽略不计).
(1)实验操作为:
a.往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AlN样品;
b.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往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浓NaOH;
c.检验装置气密性;
d.测定收集到水的体积.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c、a、b、d( 用a、b、c、d 字母表示).
(2)广口瓶中的试剂X宜选用C(填写序号).
A.稀硫酸   B.酒精溶液   C.植物油   D.水
(3)图中广口瓶内的液体没有装满(上方留有少量空间),则实验测得NH3体积将无影响(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雾霾现象的罪魁祸首.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
A.露天焚烧垃圾B.鼓励燃放烟花爆竹
C.鼓励开私家车出行D.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升空时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隔热材料脱落B.整流罩脱落
C.火箭点火D.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