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复印材料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是臭氧(O3)的气味,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臭氧为单质D.臭氧是纯净物

分析 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属于什么变化,根据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回答本题.

解答 解: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氧气与臭氧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A说法错误;
B、氧气由氧分子构成,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氧气与臭氧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B所发正确;
C、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说法正确;
D、臭氧是由臭氧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熟悉单质和纯净物的区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将一实心铁球系于弹簧秤上,几分钟后弹簧秤的读数变大,则烧杯中所盛的液体是(  )
A.氯化铜溶液B.稀硫酸C.稀盐酸D.硫酸亚铁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通过分析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观察到的正常现象,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方案实验结论
实验1实验2
人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高于空气
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20%
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将t2℃时甲、乙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甲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有一包纯碱样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氯化铁、氯化钙、硫酸钠中的若干种混合物.为了确定成分,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写成了如下实验:
 
(1)由步骤Ⅰ可知,样品中一定不含氯化铁和氯化钙.
(2)按正确的方法设计,步骤Ⅱ所得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氯化钠.
(3)步骤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NaNO3+AgCl↓,由此可判断纯碱样品中含有硫酸钠.
(4)由此实验方案还不能确定的某物质的存在,只需对上述设计作简单的优化即可,你的优化方案是将氯化钡溶液改成硝酸钡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气能液化,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B.该反应涉及2种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氨气与氧气的质量之比为17:24
D.生成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事实解释
A衣柜中“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消失分子不断的运动
BH202能杀菌消毒而H2O则不能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C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DKMnO4和KzSO4溶液的颜色不同两种溶液中的阴离子不同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实验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B.洗涤剂除油污
C.盐酸除铁锈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自来水厂一般采用氯气消毒.氯气可以杀灭许多的细菌、病毒以及一些寄生虫,但同时氯气的剧毒对人体也有危险.2001年4月24日,成都市双流县白家镇自来水厂发生氯气泄漏,村内2000多人都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怪味,同时出现头痛、胸闷、甚至晕倒的情况.
请你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中毒人数众多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