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B. 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 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

D. 冰和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C 【解析】 氢、氧两种元素还能组成过氧化氢物质,A选项错误;微粒在不停的运动中,B选项错误;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的过程中,分子大小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有分子间的间隔,C选项正确;冰和水是一种物质,其分子式都为H2O,D选项错误。故选择C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专题一走进化学殿堂单元检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列各项利用化学变化与其多达到的目的不相符的是( )

A. 合成药物 抑制细菌和病毒

B. 生产化肥、农药 增加粮食产量

C. 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D. 合成食品添加剂 增进人体健康

D 【解析】 A、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后制出新物质,合成新药物用来抵抗细菌和病毒的侵袭,所以A与其所要达到的目的相符;B、粮食生产需要营养,生了虫子后需要农药来医治,所以生产化肥、农药增加粮食产量,故B与其所要达到的目的相符;C、开发新材料、新能源,就能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故C与其所要达到的目的相符;D、合成食品添加剂,对人体不利,不应食用食品添加剂,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届九年级仁爱版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基础题 题型:填空题

在古代人类很早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的三句话来解释。

①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②温度达到了木头的着火点,且木头与氧气接触,木头便燃烧起来;③钻木头时,克服了摩擦力而做功。正确解释钻木取火原理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

③①②; 【解析】 钻木取火的过程是: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做功,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顺序为③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届九年级仁爱版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我们看到“农家乐”灶头炉膛中柴禾架空时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 )

A.散热更快 B.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C.使着火点降低 D.柴禾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

D 【解析】 试题影响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柴禾架空是为了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柴禾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对可燃物的着火点没有影响,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受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3元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综合练习题 题型:填空题

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钒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x=___________。

(2)钒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23 2 金属 50.94 【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为元素符号,下边的是相对原子质量。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1)钒原子的质子数为23,x=2。据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列原则,第一层最多排列2个电子;(2)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3元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综合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粒子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属于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的是(  )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 A中,质子数8等于核外电子数8,不带电,A选项错误;B中,质子数11大于核外电子数10,带一个单位正电荷,B选项正确;C中,质子数12大于核外电子数10,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C选项错误;D中,质子数17小于核外电子数18,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D选项错误。故选择B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3元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综合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符号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 2H+ B. 2H C. H2 D. 2H2

B 【解析】试题A选项表示2个氢离子;B选项表示2个氢原子;C选项表示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D选项表示2个氢分子;故答案选择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单元检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镁条燃烧的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A. 发出耀眼的白光 B. 放出大量的热

C. 镁带由条状变成粉末状 D. 生成白色固体

D 【解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只有生成新物质才能真正说明属于化学变化。 A. 发出耀眼的白光,B. 放出大量的热,C. 镁带由条状变成粉末状,这三项都不能表明有新物质生成,所以不能证明为化学变化,D. 生成白色固体,有新物质生成,可以证明为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单元检测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作催化剂,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请你完成实验报告和实验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时的现象

结论

.向试管中倒入的过氧化氢溶液

不复燃

几乎无氧气放出

.给试管稍微加热

________

________

.向试管中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一匙二氧化锰

________

________

.待试管中无气泡冒出时再倒入的过氧化氢溶液

________

________

.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匙二氧化锰

________

________

实验分析

①比较步骤和步骤可得出结论:过氧化氢溶液不加热几乎无氧气放出,稍加热有氧气放出.

②比较步骤和步骤可得出结论:________

③比较步骤和步骤可得出结论:________

该同学觉得该实验还不完美.他还想证明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你认为他该增加什么实验________?

复燃有氧气放出复燃;有氧气放出;复燃;有氧气放出;不复燃;无氧气放出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在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生成 可反应使过氧化氢分解出氧气,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不变,而本身不放出氧气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解析】 (1)①氧气能助燃,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肯定有氧气放出; (2)②通过实验比较,可知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较稳定; ③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