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实验一:根据图1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发生装置应选择A
(填装置标号,下同),收集装置应选择C或D  ;用装置D收集CO2,验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
(2)用装置F制取H2,现有①铜片;②锌片;③稀硫酸;④浓盐酸四种试剂,应选用的
试剂是②③(填序号);反应过程中,关闭该装置中的止水夹a,观察到的现象是长颈漏斗中液面逐渐上升,固体和液体分离;装置F与装置B比较,其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实验二:固体草酸(H2C2O4)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成分.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a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4)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仍然澄清,装置e中有沉淀生成,装置d中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填现象),证明有CO气体生成.
(5)某同学认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装置c,理由是水蒸气对一氧化碳的检验没有干扰.
(6)假设测定过程中各反应均进行完全,且装置d中的氧化铜、装置a、e中澄清石灰水均有剩余.将a、e中的沉淀分别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称重,沉淀的质量相等,则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是11:7.
(7)根据以上实验,写出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H2C2O4$\frac{\underline{\;浓硫酸\;}}{△}$CO2↑+CO↑+H2O.

分析 (1)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制取氢气,反应过程中,关闭该装置中的止水夹a,装置内的压强增大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4)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5)根据水蒸气不能干扰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现象,所以无需除去水蒸气进行分析;
(6)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依据碳元素守恒进行分析;
(7)根据草酸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 解:(1)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选择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装置应选择C或D,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所以用装置D收集CO2,验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
(2)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制取氢气,铜片不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制取的氢气中因混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净,所以用装置F制取H2,应选用的试剂是②③,反应过程中,关闭该装置中的止水夹a,装置内的压强增大,所以反应过程中,关闭该装置中的止水夹a,观察到的现象是:长颈漏斗中液面逐渐上升,固体和液体分离,装置F与装置B比较,其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a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4)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仍然澄清,装置e中有沉淀生成,装置d中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证明有CO气体生成;
(5)水蒸气不能干扰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现象,所以无需除去水蒸气,所以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装置c,理由是:水蒸气对一氧化碳的检验没有干扰;
(6)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依据碳元素守恒,所以将a、e中的沉淀分别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称重,沉淀的质量相等,
假设生成的碳酸钙质量都是100g,设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CO----CO2----CaCO3
28                   100
 x                    100g
$\frac{28}{x}$=$\frac{100}{100g}$
  x=44g
CO2-----CaCO3
44          100
y            100g
$\frac{44}{y}$=$\frac{100}{100g}$
 y=44g
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是44g:28g=11:7;
(7)草酸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C2O4$\frac{\underline{\;浓硫酸\;}}{△}$CO2↑+CO↑+H2O.
故答案为:(1)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A,C或D,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
(2)②③,长颈漏斗中液面逐渐上升,固体和液体分离,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5)水蒸气对一氧化碳的检验没有干扰;
(6)过滤,11:7;
(7)H2C2O4$\frac{\underline{\;浓硫酸\;}}{△}$CO2↑+CO↑+H2O.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只用一种试剂可以区分(NH42SO4、NH4Cl、K2SO4三种无色溶液,这种试剂是(  )
A.AgNO3溶液B.Ba(OH)2溶液C.NaOH溶液D.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测定纯碱(Na2CO3)样品(假设只含NaCl杂质)中Na2CO3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原装置内空气的影响)
Ⅰ.A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在装药品前需组装好如图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置乙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3)装置丁的作用是B.(填字母)
A.吸收Na2CO3与酸溶液反应产生CO2
B.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丙中
C.干燥二氧化碳
(4)实验中如果滴加酸溶液的速度过快,会导致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5)B组同学认为A组同学的方案存在问题,即使操作规范,测定结果也会偏低,理由是有CO2残留在烧瓶内,应该将装置甲中双孔橡胶塞换成三孔橡胶塞,并在甲的左边连接上图2装置,实验结束后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目的是将反应生成的CO2全部鼓入到丙装置中,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通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若没有图2装置,直接通入空气,则会导致测得结果偏大(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6)你认为实验时加入的酸溶液最好是稀硫酸(填“稀盐酸”或“稀硫酸”).
Ⅱ.小明同学称取样品11.0g放入烧杯中,按如下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1)滤液Y中含有的溶质有NaCl、CaCl2(填写化学式).
(2)证明C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A(填写字母序号),然后观察现象判断.
A.静置悬浊液X,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氯化钙溶液
B.取少量滤液Y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
(3)如果沉淀没有洗涤操作会造成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大(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4)通过以上提供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6.4%.(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若要从32.8gNaCl和3.2gKNO3的固体混合物中提纯NaCl,兴趣小组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物理方法.
(1)20℃时,若蒸发后烧杯中溶剂的质量为10g,则可得到NaCl的质量约为29.2g.
(2)能否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上述溶液a中析出KNO3,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请你判断此方法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如图所示是A、B、C(均不含结晶水)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将3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20℃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小到大的关系是C<A<B(用“<”连接).
(2)现有一定质量的B溶液,将该溶液在50℃下恒温蒸发10g水后析出了2.5gB晶体.再恒温蒸发5g水后,又析出了2.5gB晶体,则B物质在50℃时的溶解度是5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B.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性的着火点
C.常见的铁合金有生铁和钢,其中钢的含碳量较高
D.发现家中的燃气泄漏时,要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一定质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钠固体混合物,加入101g水完全溶解后,再往其中加入100g氯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将滤渣干燥,称得其质量为10g,测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试计算:
(1)反应中所得滤渣为CaCO3(填化学式);
(2)求所加氯化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3)求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方案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B鉴别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比较三种金属活动性将锌、银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
D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点燃并在火焰山方各罩一烧杯观察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苯甲醇(分子式为C7H8O)请回答:
(1)一个苯甲醇分子由16个原子构成.
(2)苯甲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2:4(填最简单整数比).
(3)苯甲醇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7.8%(结果保留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