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氨气易溶于水,易与浓硫酸反应,不与碱石灰(干燥剂)反应.氨气还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铜:2NH3+3CuO$\frac{\underline{\;\;△\;\;}}{\;}$ N2+3Cu+3H2O,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下图所示实验来验证氨气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部分均略去).已知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实验中所用试剂均足量,B、D、E中所装药品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实验前装置 C、D 的质量分别为 mC1、mD1

实验步骤:
Ⅰ.连接装置A、B、C、D、E,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注入足量浓氨水后关闭旋塞.通入氨气一段时间后,接着连接装置F.
Ⅱ.点燃酒精灯加热,待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后,停止加热.
Ⅲ.继续通氨气至玻璃管冷却.
Ⅳ.记录量气管读数为V mL.
V.称量装置 C、D 的质量分别为 mC2、mD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NaOH固体所起的作用,是利用了该物质遇水溶解放热的性质.
(2)若 mC1-mC2=(mD2-mD1)×$\frac{8}{9}$,则可证明氨气的组成中不含氧元素.
(3)步骤Ⅲ通入氨气的目的之一是排出装置内生成物,减小误差.
(4)如果略去装置B,导致的后果是②.
①装置C中会发生新的化学反应
②会得出“氨气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的结论
③使测得的氨气组成中N、H元素质量比偏大
(5)为减小误差,在读取量气管读数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调节水准管,使量气管与水准管液面相平.
(6)步骤Ⅱ中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对实验结果没有(填“有”、“没有”或“不确定有没有”)影响.

分析 (1)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进行分析;
(2)根据(mD2-mD1)是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依据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
(3)根据反应装置内还有一定量的水蒸气进行分析;
(4)根据碱石灰具有吸水性,如果略去装置B,会使水蒸气进入D装置内,D装置增加的质量会变大进行分析;
(5)根据液面不平会产生压强进行分析;
(6)根据题中的反应原理是通过比较C、D装置中氧元素的质量来判断的进行分析.

解答 解:(1)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装置A中NaOH固体所起的作用,是利用了该物质遇水溶解放热的性质;
(2)(mD2-mD1)是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frac{8}{9}$,所以mC1-mC2=(mD2-mD1)×$\frac{8}{9}$,可证明氨气的组成中不含氧元素;
(3)反应装置内还有一定量的水蒸气,所以步骤Ⅲ通入氨气的目的之一是排出装置内生成物,减小误差;
(4)碱石灰具有吸水性,如果略去装置B,会使水蒸气进入D装置内,D装置增加的质量会变大,
①装置C中不会发生新的化学反应,故①错误;
②会得出“氨气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的结论,故②正确;
③使测得的氨气组成中N、H元素质量比偏大,该实验是测量氧元素,然后进行比较的,故③错误;
故选:②;
(5)液面不平会产生压强,所以为减小误差,在读取量气管读数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调节水准管,使量气管与水准管液面相平;
(6)题中的反应原理是通过比较C、D装置中氧元素的质量来判断的,所以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故答案为:(1)遇水溶解放热;
(2)$\frac{8}{9}$;
(3)排出装置内生成物,减小误差;
(4)②;
(5)调节水准管,使量气管与水准管液面相平;
(6)没有.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氨气的制备、净化、干燥和利用方程式进行的计算以及有关误差分析,一定要认真、细致的分析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某无色溶液,能与锌粒反应产生氢气,该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一组离子是(  )
A.SO42-、Cl-、Na+、OH-B.K+、SO42-、Cu2+、Cl-
C.Ba2+、K+、SO42-、Na+D.NH4+、SO42-、Cl-、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某同学对所学内容的归纳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
A.性质与用途B.化学与生活
石墨有良好导电性--用作电极
氢氧化钙呈碱性--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肥皂水显碱性--减轻蚊虫叮咬后的痛痒
C.化学与材料D.物质的鉴别
铝、钢--金属材料
合金、合成纤维--有机合成材料
硬水和软水--分别加肥皂水
二氧化碳和氮气--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10g.
(2)30℃时,100g水中加入40gB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30℃时,分别将相同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l0℃,析出晶体较少的物质是B(填“A”或“B”).
(4)把C的饱和溶液从l0℃升温到30℃,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溶液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将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金属钠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常温下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支持装置已略去).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煤油不与金属钠反应;煤油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
有关实验操作及现象记录如下:
步骤操 作现 象
先打开a,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待大试管A中充满液体后,立即关闭a及分液漏斗活塞A中液体分层,油层在上.钠熔成银白色小球,在液体的界面处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下层溶液呈红色,并逐渐进入B中
打开b,待B中部分溶液进入C中时关闭b,并打开a排气减压C中溶液仍呈红色
打开止水夹cD中溶液进入C中,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无色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
①步骤Ⅰ、Ⅱ中红色溶液呈碱性,步骤Ⅲ中无色溶液呈中性
②步骤Ⅲ中,C装置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有1个或2个
③本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起反应
④装置D中若改用氯化钙溶液也能实现实验探究的目的
⑤装置B中与空气相通的玻璃管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内外气压平衡,使液体顺利地进出
其中错误说法的个数是(  )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俗名B.物质的分类
氢氧化钠的俗名--苛性钠
 一氧化碳的俗名--煤气
醋酸--酸
K2SO4--盐
C.物质的物理性质D.物质的鉴别
干冰能升华
氧化钙加水放热
化纤与纯羊毛面料--燃烧
食盐与纯碱面--加食醋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正确的组别是(  )
A生活常识B物质鉴别
人体缺锌元素--侏儒症
人体缺维生素C--坏血病
鉴别硬水与软水--用肥皂水
鉴别羊毛和化纤--点燃闻气味
C安全常识D“一定”与“不一定”
长时间堆放的柴草--要定期翻动
食品保鲜膜--用聚氯乙烯塑料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pH试纸湿润后测得溶液的PH一定偏小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
B.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
C.丁酸乙酯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27.6%
D.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3:6: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用最简单的方法证明锌、银、铜的活动性顺序,至少需要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
①Zn②Ag③Cu④CuSO4溶液⑤稀H2SO4⑥AgNO3溶液.
A.①③⑥B.①②⑤C.③④⑥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