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设计简单实验,区别下列各组物质:
①蚕丝和棉线
②牛奶和米汤
【答案】分析:蚕丝中含有蛋白质,而棉线中不含,所以可以根据蛋白质的性质来区分.牛奶是不含淀粉而米汤中含有淀粉,又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利用此性质可来鉴别.
解答:解:①当灼烧蛋白质时,蚕丝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线没有,所以可以用灼烧的方法来鉴别.
②当往牛奶中和米汤中滴加碘酒时,溶液变蓝色的是米汤.
故答案为:
①分别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就是蚕丝
②取少量,分别滴加碘酒,出现蓝色的为米汤
点评:我们来鉴别不同物质时,可以选择物理方法,也可用化学方法.在鉴别时,我们根据出现的不同现象来进行鉴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31、杨阳和陈好同学发现实验室有两瓶标签模糊的白色粉末状药品,经询问老师,得知它们分别是K2CO3和Na2CO3,他们想通过所学知识把两种药品区别出来,请你一起参与完成这项任务.
(1)杨阳分别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各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均变
红色
色,即两种溶液均显
性,因此仅用酚酞试液不能区别它们.
(2)陈好分别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各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现象均是
产生白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或K2CO3+Ca(OH)2=CaCO3↓+2KOH
.(任写一个)
(3)两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称量5g样品1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②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下列曲线);
③再称量5g样品2,重复以上实验.

[过程讨论]
a.步骤①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装置Ⅱ的作用是
吸收CO2中的水

[实验结论]两位同学通过简单计算,认为样品1是
Na2CO3
.理由是
等质量的Na2CO3和K2CO3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Na2CO3所产生的CO2质量大于K2CO3

[反思与拓展]
a.两位同学的称量无误,但在两次实验中,干燥管内物质的增重均
小于
(填“大于”或者“小于”)理论值,请你帮助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稀盐酸滴入过快,CO2没有被吸收完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杨阳和陈好同学发现实验室有两瓶标签模糊的白色粉末状药品,经询问老师,得知它们分别是K2CO3和Na2CO3,他们想通过所学知识把两种药品区别出来,请你一起参与完成这项任务.
(1)杨阳分别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各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均变________色,即两种溶液均显________性,因此仅用酚酞试液不能区别它们.
(2)陈好分别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各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现象均是________,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任写一个)
(3)两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称量5g样品1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②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下列曲线);
③再称量5g样品2,重复以上实验.

[过程讨论]
a.步骤①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________.b.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
[实验结论]两位同学通过简单计算,认为样品1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反思与拓展]
a.两位同学的称量无误,但在两次实验中,干燥管内物质的增重均________(填“大于”或者“小于”)理论值,请你帮助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9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9?鼓楼区二模)杨阳和陈好同学发现实验室有两瓶标签模糊的白色粉末状药品,经询问老师,得知它们分别是K2CO3和Na2CO3,他们想通过所学知识把两种药品区别出来,请你一起参与完成这项任务.
(1)杨阳分别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各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均变______色,即两种溶液均显______性,因此仅用酚酞试液不能区别它们.
(2)陈好分别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各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现象均是______,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任写一个)
(3)两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称量5g样品1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②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下列曲线);
③再称量5g样品2,重复以上实验.

[过程讨论]
a.步骤①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______.b.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
[实验结论]两位同学通过简单计算,认为样品1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反思与拓展]
a.两位同学的称量无误,但在两次实验中,干燥管内物质的增重均______(填“大于”或者“小于”)理论值,请你帮助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