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小明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
(2)t℃时,甲、乙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
(3)t℃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1.2%,(4)若将甲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5)根据此图,你还能得出的信息有:在2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6)当大量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 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
(2)t℃时,甲、乙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
(3)t℃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frac{70g}{100g+70g}$×100%=41.2%;
(4)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甲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5)根据此图,还能得出的信息有:在2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6)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当大量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
故答案为:(1)50g;
(2)甲>乙;
(3)41.2%;
(4)升高温度;
(5)在2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6)降温.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填写下列空格.
(1)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H2↑+ZnSO4
(2)如图所示,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
请回答:
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溶液变红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CO是从煤的气化或合成气得到的.
(1)煤的气化主要反应有:
①2C+O2=2CO  ②C+H2O=CO+H2   ③CO+H2O=CO2+H2
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填序号),属于氧化反应的是①②③(填序号).
(2)合成气可通过天然气的重整得到,如CH4+H2O=CO+3H2合成气可制二甲醚,二甲醚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合成气还可用于冶炼金属,用它冶炼铁的部分生产过程示意如图:

①二甲醚(CH3OCH3)可由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制的.用合成气制二甲醚时,还产生了一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常温为液态的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4H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CH3OCH3+H2O.
②合成气在冶炼铁的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或还原剂).
(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Ⅰ.甲同学取一定质量的赤铁矿粉与过量的木炭粉混合后,用下图所示装置以合理的操作步骤测定(假设杂质始终不发生变化).

①实验中持续通入干燥的氮气.加热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其作用是装置内的空气排尽.
②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以防止倒吸?为什么?
不需要断开,还需要继续通入氮气.
③如果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是完全的,那么甲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最变化测定出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将偏小(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原因是氢氧化钠增重的质量因一氧化碳的生成和气体带走的水蒸气而偏小.
Ⅱ.乙同学取矿石样品10g,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共用去稀盐酸109.5g过滤得到滤渣2g(假设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发生反应).请你和乙同学-起计算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变化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B.小苏打受热分解C.侯氏制碱D.纸张炭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闻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打开瓶盖,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喝了啤酒后又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  )
A.压强越小,气体溶解度越大B.压强越小,气体溶解度越小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正确的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C.将氨水滴到加有酚酞的蒸馏水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D.干冰升华时产生大量的白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你认为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6B的铅笔芯可以导电是因为其中含有金属铅
B.小明称他可以使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互相转变
C.空气的成分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约是1:4
D.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是因为活性炭和有色物质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414210
反应后质量(g)待测20631
反应后,甲的“待测”值应为(  )
A.10B.0C.4D.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甲、乙两个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反应后两容器内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1)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
①只有CO        ②只有CO2③只有O2④CO和O2的混合气体
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是③④(填序号).
(2)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CuO$\frac{\underline{\;\;△\;\;}}{\;}$Cu+CO2
(3)小芳同学对乙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了除上述猜想外的另一种合理猜想,她的猜想是O2和CO2,于是她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
【步骤1】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①步骤1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先通一段时间,可以将装置内空气赶出去,避免空气中的氧气对实验造成干扰.
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4)若反应前甲、乙两容器中碳粉与氧气的质量比分别表示为 (mC/mO2)甲和(mC/mO2)乙,当小明和小芳的猜想均成立时,则(mC/mO2)甲>(mC/mO2(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