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根据如图所示的信息,明白了不能把一氧化碳(CO)化学式写成“Co”的原因.下列针对CO和C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一个钴原子中有27个质子 ②Co表示非金属元素
③C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④CO和Co都含有碳元素.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①③④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马关县沙尾冲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人类每年从自然界中提取大量的金属铁,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炼铁的过程是把单质铁变成氧化铁
B. 钢是纯净的铁
C. 生铁是含少量碳的铁合金
D. 铁制品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生活中常遇见铜制品生锈的情况.活动课上,同学们设计实验对铜锈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验证铜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
①铜锈为绿色,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②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能变为蓝色.
③碳不与稀硫酸反应.
④氧化铜为黑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
(进行实验1)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按上图组装仪器,装入药品. ②加热铜锈,直至不再有气体产生,停止加热. | 绿色固体变为黑色;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 加热铜锈生成的物质有__;铜锈由___元素组成;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
③冷却后,向试管中固体加入适量稀硫酸,稍加热. |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
探究活动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进行实验2)
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4个实验,每天观察一次现象,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实验4中的铜丝生锈了,且与水接触的部分生锈更明显.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结论 | 实验反思 |
实验1 | 在干燥环境中,铜不易生锈. | (1)实验2和3中使用的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原因是___. (2)如果要证明铜生锈的快慢是否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还需要补充的一个实验内容是___. | |
实验2 | ___. | ||
实验3 | ___. | ||
实验4 | 铜生锈的条件是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_____和_____(填名称);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____(填标号)。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木条放在_____(填“a”或“b”)端管口进行验满。
(2)实验室用装置B制备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充满水的c装置收集氧气,氧气须从__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用一定量的某溶液制取气体,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加入的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B. 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越多,反应产生的气体质量越大
C. 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越多,反应产生的气体速率越快
D. 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同,装置内最终的压强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民间有在家里悬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丰富的黄酮素,黄酮素的化学式为C15H10O2,请计算:
(1)黄酮素(C15H10O2)分子中碳、氢、氧的个数比为_____
(2)计算黄酮素(C15H10O2)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由碳元素组成,结构相同
C.木炭具有还原性,常温下可以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
D.石墨很软,不能用于制石墨电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以下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炭粉中少量CuO |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
B | 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 | 通过灼热的铜网 |
C | 鉴别化肥NH4Cl和(NH4)2SO4 | 分别加熟石灰,研磨 |
D |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 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