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选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发生反应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若用A和F装置制取氧气,当实验结束时,有同学先熄灭了酒精灯,忘记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在水未进入导管之前,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迅速将导管移出水面.
(2)实验室选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则发生反应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若装置B反应很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①④.(请填写序号)
①控制滴液速度;②用小体积的锥形瓶;③加热反应物;④降低反应物浓度
(3)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采用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为: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可以节省药品而且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装置C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旋开活塞,从长颈漏斗向内注水至浸没漏斗末端;关闭旋塞,继续注水,漏斗内形成一段高于液面的稳定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4)排水法收集与排空气法收集CO2的比较(分别用体积相同的2个集气瓶收集)
比较项目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方法可行性分析CO2气体生成和从水面逸出的速率远大于其溶解和与水反应的速率.CO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收集过程分析集满现象集气瓶内液面下降至瓶口,且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验满”分析:因气体无色,故集满与否较难确定.即便用燃着的木条移近容器口火焰熄灭,也难以证明空气完全排尽.
(5)实验室常用加热硫酸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获取氨气的组合装置应选用(从装置A~F中选择).若使用图G所示装置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b(填“a”或“b”)通入.

分析 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采用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为: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可以节省药品而且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装置C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旋开活塞,从长颈漏斗向内注水至浸没漏斗末端;关闭旋塞,继续注水,漏斗内形成一段高于液面的稳定水柱,则气密性良好.实验室常用加热硫酸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使用图G所示装置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解答 解:(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实验结束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故答案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迅速将导管移出水面(或迅速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取下).
(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若装置B反应很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①控制滴液速度;④降低反应物浓度
;故答案为:2H2O2 $\frac{\underline{\;MnO_{2}\;}}{\;}$2H2O+O2↑,①④.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采用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为: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可以节省药品而且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装置C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旋开活塞,从长颈漏斗向内注水至浸没漏斗末端;关闭旋塞,继续注水,漏斗内形成一段高于液面的稳定水柱,则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可以节省药品而且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旋开活塞,从长颈漏斗向内注水至浸没漏斗末端;关闭旋塞,继续注水,漏斗内形成一段高于液面的稳定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4)由实验信息可知:CO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排水法的验满方法是:集气瓶内液面下降至瓶口,且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故答案为:①不与空气发生反应.②集气瓶内液面下降至瓶口,且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5)实验室常用加热硫酸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使用图G所示装置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答案为:AE,b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验满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B.氧化汞$\stackrel{加热}{→}$汞+氧气
C.氢气+氧气$\stackrel{点燃}{→}$水D.乙炔+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碳+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选项事实解释
A50mL水和50mL 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B水和过氧化氢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D铜块在空气中不燃烧,而纳米级的铜粉在空气中可以燃烧物质的种类决定了反应能否进行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在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B.分解液态空气获得氧气
C.水的电解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物质可按一定规律进行分类.
现有A.金刚石B.冰水共存体 C.水银D.高锰酸钾  E.澄清石灰水,五种物质.请选用各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1)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A;(2)属于金属单质的是C;
(3)属于氧化物的是B;(4)属于混合物的是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实验.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甲同学(如图一所示)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此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2)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二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低(“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H、O、C、S、Ca、Na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氧化物;H2SO4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酸;Ca(OH)2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CaO可作干燥剂的氧化物.
(2)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升高温度会变浑浊,原因是温度升高,氢氧化钙因溶解度减小而析出;澄清的饱和石灰水露置空气中变浑浊,原因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
(3)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氢氧化钠、硫酸铜、氯化钠、碳酸钙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物质溶于水的不同现象(用化学式填写)若不溶于水,则是CaCO3;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CuSO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NaOH;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若将红磷换成木炭实验会失败
B.氧气和氮气可以用燃着的或余烬木条去鉴别
C.氧气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体或固体
D.因为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所以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较如图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
 
物质
选项
ACuCuOCuSO4Cu(OH)2
BNa2CO3CaCO3CaOCa(OH)2
CH2SO4Na2SO4BaSO4Ba(OH)2
DCO2CaCO3H2OO2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