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3个甲分子与1个乙分子反应生成2个丙分子.根据图示所得信息正确的是(  )

 

A.

物质甲的化学式为H6

 

B.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

化学反应中,分子是最小的微粒

 

D.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由3个甲分子与1个乙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丙分子的提示信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结合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推断:每个甲分子由两个●﹣﹣H原子构成;利用完善后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完成对所得信息的判断;本题通过微观反应图示考查化学反应的特点、分类以及物质的结构、分类知识.

解答:

解:A、根据反应后生成的两个丙分子中含有两个N原子和六个H原子,而反应物的一个乙分子中只含有两个N原子,可判断参加反应的三个甲分子中共含有六个H原子,因此每个甲分子由两个H原子构成,物质甲的化学式为H2;故A不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B不正确;

C、该变化反应前的分子为氢气分子和氮气分子,而反应后的分子为氨气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改变,因此,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不是最小微粒;故C不正确;

D、根据分子结构图,甲物质的化学式为H2,乙物质的化学式为N2,生成的两物质化学式为NH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写成3H2+N2═2NH3,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气体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洁净的空气      B.汽车的尾气      C.香烟的烟气      D.五氧化二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所需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 ②    

⑵ 小明同学选C装置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他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用该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②▲  ,写出用该装置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在该反应中MnO2可以重复使用,理由是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⑤▲  ,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分析其原因是   ⑥ ▲  。                                                     ⑶ 小华同学想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来制取一瓶较纯净氧气(不考虑水蒸气),她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收集装置是   ②      (填字母),有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③ ▲    

⑷ 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难溶于水的乙炔(C2H2)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实验室制取乙炔气体的装置是  ②    (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水结成冰,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间隔受热变大

 

C.

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D.

我们能闻到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1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查阅资料得知:CuO+H2SO4═CuSO4+H2O.

某同学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1)先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出所有情况).请完成下表.

烧杯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 论

①有黑色不溶物,无气泡逸出,溶液不变色

只含 C

  

含 C、CuO

③有黑色不溶物,有气泡逸出,溶液呈浅绿色

          含  

(2)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C、CuO的混合物.

(3)为了进一步探究C、CuO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1:将此粉末敞口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烧杯中  (填“有”或“无”)不溶物,溶液呈  颜色.

实验2:将此粉末隔绝空气加热,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静置.烧杯中出现不溶物,则该不溶物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把氯气(Cl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不可能产生的物质是

A.NaClO        B.Na2CO3        C.H2O        D.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红磷燃烧          B.空气经过液化、蒸发,从中得到氮气和氧气

C.铁丝生锈          D.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有  ▲  (填编号);

     a.面粉        b.食盐       c.白糖       d.牛奶

(2)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t2℃时,甲的溶解度  ▲  (填“>”、“<”或“=”)乙的溶解度;

②t1℃时,将50克的甲加入到100克的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克;

③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2℃(假设水分没有蒸发),则与原溶液相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物质。

(3)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①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  ▲  。为增大CO2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②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  ▲  (填编号)。

a.大于40℃     b.小于40℃     c.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