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老师在用盐酸与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反应演示实验时,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当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时同学们发现有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气泡产生?
[作出猜想]
甲同学依据有气泡产生认为氢氧化钠已经变质,请你完成该变质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乙同学依据加酚酞时溶液呈红色,认为一定是部分变质.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结论不严密,你认为严密的结论应该是
加酚酞时溶液呈红色,氢氧化钠可能没变质,可能全部变质也可能部分变质
加酚酞时溶液呈红色,氢氧化钠可能没变质,可能全部变质也可能部分变质
,理由是
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可以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
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可以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

[设计实验]欲证明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请你参与探究完成探究方案: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1)取样加入足量CaCI2溶液
(2)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白色沉淀生成
样品溶液中含Na2CO3溶液
样品溶液中含Na2CO3溶液
溶液呈红色
溶液呈红色
样品溶液中含有NaOH
样品溶液中含有NaOH
[反思]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故应
密封
密封
保存.
分析:[作出猜想]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考虑;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所以,滴加酚酞变红不能说明溶液一定是部分变质;
[设计实验]为证明溶液部分变质,即要证明溶液中既有氢氧化钠又有碳酸钠;由于两物质都能使酚酞变红,因此需要先加入试剂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然后再使用酚酞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反思]由于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成分反应,所以要密封保存.
解答:解:[作出猜想]氢氧化钠变质的反应物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写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是碳酸钠和水,写在等号的右边,用观察法配平即可,所以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
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可以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因此,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并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是氢氧化钠,也就不能说明溶液部分变质的结论;严密的结论应该是加酚酞时溶液呈红色,氢氧化钠可能没变质,可能全部变质也可能部分变质;
[设计实验]鉴别溶液中既有氢氧化钠又含有碳酸钠时,可首先加入氯化钙,把溶液中的碳酸钠变成沉淀而除去,而氢氧化钠不与此类物质反应,所以,产生沉淀后进行过滤,向滤液滴加无色酚酞时,滤液变红可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产生的白色沉淀可以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故答案为:[作出猜想]2NaOH+CO2═Na2CO3+H2O;加酚酞时溶液呈红色,氢氧化钠可能没变质,可能全部变质也可能部分变质;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可以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
[设计实验]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1)取样加入足量CaCI2溶液
(2)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
有白色沉淀生成 样品溶液中含Na2CO3溶液
溶液呈红色 样品溶液中含有NaOH
[反思]密封.
点评:由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所以,在检验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混合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时,可先用氯化钙或氯化钡等把碳酸钠反应沉淀除去,再滴加酚酞的方法进行检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9、小强同学在化学氧自救器的说明书中看到“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与自救器药罐中的生氧剂(超氧化钾K02)接触能产生氧气”后,对自救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原理产生了探究欲望.在老师指导下,小强与同学们展开了以下两个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
与.(信息: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澄清的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相似:含碳酸根的物质与稀盐酸的反应原理和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原理相似.)
活动1:用下图所示的由a、b、c、d组合成的成套装置和有关药品制取并收集氧气.

(1)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则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2)用C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未与超氧化钾反应的二氧化碳.请写出氢氧化钠
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活动Ⅱ:探究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除生成氧气还生成什么其它物质?
【老师提示】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生成物只有氧气和另一种化合物.
【作出猜想】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到底是哪种物质?
小强作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①碳酸;    ②是氢氧化钾;    ③是一种碳酸盐.
通过对与反应物有关的元素组成的分析,小影同学认为猜想①和②一定是错误的,理
由是
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都不含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生成含有氢元素的酸与碱.

【进行试验】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证小强同学的另一个猜想.

【交流与讨论1(1)老师指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分也能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
气.据此鉴定氧自救器药罐中生氧剂超氧化钾是否需要更换的简便的化学方法可简述:
取戴鉴定的生氧剂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水,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即可判断生氧剂是否需要更换.

(2)化学氧自救器能达到氧自救的目的,其化学反应原理可简述为
超氧化钾能吸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能供给呼吸的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33、小军家的下水管道堵了.爸爸买回一种“管道通”,使用后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了.小军对此很好奇,于是想探究“管道通”中的物质成分.
【提出问题】“管道通”中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主要内容如下.
(1)下水管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
(2)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
(3)铝粉为银灰色固体.铝与酸、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反应时放出大量热.
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l+6HCl═2AlCl3+3H2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
2H2O
═2NaAlO2+3H2
【猜想与验证】小军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灰色粉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照下图安装两套仪器.
2
②两套仪器中分别依次加入银灰色粉末和稀盐酸;银灰色粉末和
氢氧化钠溶液
都产生大量无色气体,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
③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持续冒出时,收集1试管气体,验纯.(两套仪器操作相同) 验纯时的操作和现象:(两套仪器相同)
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声音很小(或有噗的一声).
④在导管口点燃气体.(两套仪器操作相同) 都产生淡蓝色火焰.
(1)猜想: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结论: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2)猜想: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白色固体颗粒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②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
③向步骤②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加热一段时间. 羊毛线逐渐消失.
结论: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应用】
使用管道通时,先将其中银灰色粉状固体添加于被堵塞的管道中,然后再加入白色固体颗粒,倒入一杯水,堵上管道口.一会儿,管道内发生化学反应.根据题目信息,推测管道内的反应现象是
放出大量热,管道内温度明显升高同时产生大量气体

【反思】
①老师告诉小军,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的性质非常相似.要确认猜想(1)是否正确,还需要学习如何检验钠元素的存在.
②根据本实验分析,使用“管道通”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填一条即可)
注意防止液体喷出,防止管道通和皮肤接触,防止烫伤,不要有明火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33、小波在“化学氧自救器”的说明书中看到“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自救器药罐中的生氧剂(超氧化钾KO2)接触能产生氧气”,对自救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原理产生了探究欲望.他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实验探究活动.

活动Ⅰ:探究CO2与超氧化钾(KO2)反应确实可以生成O2
查阅资料:超氧化钾(KO2)能与CO2、H2O反应生成O2
未查到超氧化钾(KO2)能否与HCl气体反应的资料.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入的HCl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HCO3+HCl=NaCl+H2O+CO2
.B装置中盛放的液体药品是
浓硫酸
.D装置的作用是
2NaOH+CO2=Na2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了得出结论,最后还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活动Ⅱ:探究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什么物质?
老师提示: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产物只有氧气和某化合物.
做出猜想: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什么?小波同学做出了三种猜
想:①是一种酸;②是一种碱;③是一种碳酸盐.
通过分析,小英同学认为猜想①和②是错误的,她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都不含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生成含有氢元素的酸或碱

进行实验:验证猜想③是正确的.

反思评价: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O2+4KO2═2K2CO3+3O2
.滴加稀盐酸后,若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就不能验证猜想③是正确的,其理由是
若超氧化钾有剩余,加入盐酸后会产生氧气,也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不能证明样品中含有碳酸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白下区一模)市售“管道通”能使堵塞的管道畅通.小华通过实验对“管道通”中的物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管道通”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下水管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
(2)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等,可用于疏通管道.
(3)铝粉为银灰色固体,铝与酸、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并放出大量热.例如,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l+6HCl═2AlCl3+3H2
2Al+6HCl═2AlCl3+3H2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2H2O═2NaAlO2+3H2↑.
猜想与验证:小华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灰色粉末.
猜想Ⅰ: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白色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合理叙述均可)
白色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合理叙述均可)
②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合理叙述均可)
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合理叙述均可)
③向操作②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加热一段时间 羊毛线逐渐消失
结论: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猜想Ⅱ: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按照如图安装两套装置
②向两套装置的试管1中分别依次加入银灰色粉末和稀盐酸、银灰色粉末和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都产生无色气体,试管1外壁温度明显升高
③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持续冒出时,收集一试管气体,验纯(两套装置操作相同) 验纯时的操作和现象:
用拇指堵住集满气体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声音很小(或有噗的一声)表明气体较纯(合理叙述均可)
用拇指堵住集满气体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声音很小(或有噗的一声)表明气体较纯(合理叙述均可)
④在导管口点燃气体(两套装置操作相同) 都产生淡蓝色火焰
结论: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交流与反思:(1)老师告诉小华,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的性质非常相似.因此,要确认猜想Ⅰ是否正确,还需要学习如何检验钠元素的存在.
(2)使用管道通时,先将其中银灰色粉末添加于被堵塞的管道中,然后再加入白色固体颗粒,倒入一杯水后立即堵上管道口,管道内迅速发生反应.请写出一个使用“管道通”时的注意事项:
避免与皮肤接触(或避免明火,或防止液体喷出,合理答案均可)
避免与皮肤接触(或避免明火,或防止液体喷出,合理答案均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11?玉溪)小军家的下水管道堵了.爸爸买回一种“管道通”,使用后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了.小军对此很好奇,于是想探究“管道通”中的物质成分.
【提出问题】“管道通”中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主要内容如下.
(1)下水管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
(2)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
(3)铝粉为银灰色固体.铝与酸、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反应时放出大量热.
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______═2NaAlO2+3H2
【猜想与验证】小军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灰色粉末.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1照下图安装两套仪器.
2
②两套仪器中分别依次加入银灰色粉末和稀盐酸;银灰色粉末和______.都产生大量无色气体,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
③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持续冒出时,收集1试管气体,验纯.(两套仪器操作相同)验纯时的操作和现象:(两套仪器相同)
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声音很小(或有噗的一声).
④在导管口点燃气体.(两套仪器操作相同)都产生淡蓝色火焰.
(1)猜想: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结论: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2)猜想: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白色固体颗粒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②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______.
③向步骤②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加热一段时间.羊毛线逐渐消失.
结论: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应用】
使用管道通时,先将其中银灰色粉状固体添加于被堵塞的管道中,然后再加入白色固体颗粒,倒入一杯水,堵上管道口.一会儿,管道内发生化学反应.根据题目信息,推测管道内的反应现象是______.
【反思】
①老师告诉小军,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的性质非常相似.要确认猜想(1)是否正确,还需要学习如何检验钠元素的存在.
②根据本实验分析,使用“管道通”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填一条即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