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某校同学对市场上的食品疏松剂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甲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包主要成分是小苏打(碳酸氢钠)的疏松剂
(1)取样品溶于适量的水中,测得溶液的pH大于7.
(2)向小苏打样品中滴加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经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3)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图1所示装置用小苏打和纯碱做了对比实验.实验中小试管内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变成蓝色,a烧杯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b烧杯中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试回答:
①在实验结束时,操作上要注意的问题是:先将烧杯a、b中的导气管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②由实验(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出水和CO2等物质.北方农村地区用“碱面”(碳酸钠)蒸馒头时,必须先将面粉发酵(产生一些有机酸)的原因是使碱面与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实验二:乙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包名为“臭粉”的疏松剂,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实验:
(1)“臭粉”为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2)取少量样品与稀盐酸混合后产生了可以使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3)取少量样品加热后,产生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少量样品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共热,产生了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臭气.
调查后得知,“臭粉”的主要成分是初中化学课本中一种常见的盐.
①你认为该盐是NH4HCO3,它加热后反应的方程式为NH4HCO3$\frac{\underline{\;\;△\;\;}}{\;}$NH3↑+H2O+CO2↑.
②用“臭粉”作疏松剂的油炸食品放置后再销售和食用的原因可能是使煎炸产生的氨气挥发.
③某些小商贩喜欢选用“臭粉”代替“小苏打”作疏松剂的原因可能是等质量的碳酸氢铵生成气体的量比碳酸氢钠多.
实验三:丙小组同学探究小苏打、“臭粉”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产生气泡的原因
(1)两种疏松剂产生的气体中都含有CO2.推测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有受热分解出二氧化碳;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2)小组的同学将少许面粉加入水中取上层液体用pH试纸测得:pH=7.猜测产生气体的原因是受热分解出的二氧化碳.
实验四:丁小组的同学在某超市发现一种复合疏松剂--发酵粉,其成分见下表:
成分所用物质
碳酸盐类碳酸氢钠
酸性物质柠檬酸、酒石酸等
疏松剂明矾
其他成分淀粉、脂肪酸等
(1)这种疏松剂产生的气体主要是CO2;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是受热分解出二氧化碳和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2)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Ⅰ.按图2组装仪器,将50.0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某酸溶液;
Ⅱ.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图3曲线);
Ⅲ.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Ⅳ.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Ⅴ.重复Ⅲ和Ⅳ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
讨论:
①步骤Ⅰ.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所加的酸溶液是稀硫酸.
②装置乙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时,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③请利用有关数据计算试样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分析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食品工业常用的试剂,这两种物质热稳定性不同,但是都显碱性,都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氢铵中含有的铵根离子与碱性物质混合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含有的碳酸氢根离子与酸结合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 解:实验一:(2)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本题答案为:NaHCO3+HCl═NaCl+H2O+CO2↑;
(3)①导管伸入液体中,给加热试管结束后,为防止液体倒吸使试管炸裂,需要先将导管移出,再熄灭酒精灯,所以本题答案为:先将烧杯a、b中的导气管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②大试管内放的是碳酸钠,a烧杯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说明碳酸钠受热不分解,小试管内放的是碳酸氢钠,加热后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生成,b烧杯中石灰水了现白色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从而说明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面团发酵能产生酸,用碱面蒸馒头,可以使面团发酵产生的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本题答案为: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出水和CO2等物质;使碱面与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实验二:①该物质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且受热易分解,说明该物质中含碳酸氢根离子,与碱性物质混合能产生了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臭气,说明该物质中含有铵根离子,故该物质为碳酸氢铵,所以本题答案为:NH4HCO3;NH4HCO3$\frac{\underline{\;\;△\;\;}}{\;}$NH3↑+H2O+CO2↑;
②“臭粉”作疏松剂来油炸食品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所以要放置一段时间,使产生的氨气挥发掉,所以本题答案为:使煎炸产生的氨气挥发;
③碳酸氢铵中碳酸氢根的含量比碳酸氢钠中碳酸氢根的含量高,如果两种物质的质量相同,碳酸氢铵生成气体的量比碳酸氢钠多,所以本题答案为:等质量的碳酸氢铵生成气体的量比碳酸氢钠多.
实验三:
(1)小苏打、“臭粉”中都含有碳酸氢根离子,具有相似的性质,都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都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所以本题答案为:CO2;受热分解出二氧化碳;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2)用将少许面粉加入水中取上层液体用pH试纸测得:pH=7,说明溶液呈中性,应该是受热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所以本题答案为:受热分解出的二氧化碳.
实验四:
(1)该疏松剂中含碳酸氢钠和某些酸类物质,所以使用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可知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可以是与酸反应,也可以是受热分解,所以本题答案为:CO2;受热分解出二氧化碳;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2)①要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必须保证装置不漏气,所以进行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使疏松剂产生二氧化碳可加入稀硫酸,如果加入盐酸会使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所以本题答案为:装置的气密性;稀硫酸;
②乙装置盛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可用来干燥二氧化碳,甲装置盛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测定的数据不准确,所以本题答案为:吸收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吸收鼓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③解:分析坐标,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则
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
168                                     88
 x                                       22g
 $\frac{168}{88}=\frac{x}{22g}$
 x=42g
∴NaHCO3%=$\frac{42g}{50g}$×100%=84%
答:试样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84%.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的知识,回答问题时,可以依据课本已有的知识,灵活应用,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1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试管;②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写出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并据此选择上图中CDE(填字母)组装一套制取干燥二氧化碳的装置.
①小红同学想把制取二氧化碳结束后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铁质下水管道、污染水源等(写一条).
②小红取反应后的废液50g,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他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2,其中纵坐标m是实验得到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横坐标表示的是碳酸钠溶液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图中oa段表示生成的沉淀量
B.c点表示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
C.与50g废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30g
D.最终产生气体的质量为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将200吨含杂质5%的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剩余固体质量为136.64吨(Ca-40;C-12;O-16),求
(1)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多少吨?
(2)碳酸钙的分解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为了除去Na2SO4溶液中的CuSO4杂质,得到纯净的Na2SO4溶液,小王同学做了如下实验:①加入适量的KOH溶液,使CuSO4和KOH恰好完全反应.②过滤,使生成的Cu(OH)2沉淀和液体分离.小王认为得到的无色滤液就是纯净的Na2SO4溶液.请你对小王同学的除杂质实验进行评价:会引入新的杂质硫酸钾
上述实验用到KOH溶液.小王同学用天平和已知质量为15g的表面皿,准确称取20gKOH固体来配制该溶液.称量时,他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放35g砝码,在左盘的表面皿中加入一定量的KOH固体.这时指针偏向右边(如图所示),下一步他的操作应该是继续加氢氧化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实验室有一瓶敞放着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想探究这瓶固体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钙水溶液显中性.
请你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提出猜想】猜想1: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
猜想2: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2CO3(填化学式);
猜想3: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填化学式).
【实验与结论】(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震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甲同学认为这瓶固体中含有NaOH,乙同学诊断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Na2CO3溶液也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向(1)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后静置,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同学们认为猜想2是正确的.
【问题讨论】
(1)丙同学认为实验时可以先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震荡,静置,然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你认为丙同学的说法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
(2)丁同学认为CaCl2溶液也可以改为Ca(OH)2溶液,你认为丁同学的说法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实验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有A、B、C、D四种原子,已知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为四个连续的数.B和D的原子核里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A和C的原子核里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已知B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
(1)根据以上事实填写如表: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A
B10
C
D
(2)分析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①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 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 1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粒子子个数之比为1:1:2.
(2 )若●表示氢原子,〇表示氯原子,那么上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Cl2$\frac{\underline{\;点燃\;}}{\;}$2HCl(提示:该反应的条件为点燃).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4)由此得出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甲乙两工厂的生产污水中各含有下列五种离子中的三种〔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H+、Cu2+、K+、NO3-、OH -.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无色澄清溶液,此溶液可做化肥.下列关于污水的分析,正确的是〔)
A.OH -和Cu2+来自同一工厂B.Cu2+和K+来自同一工厂
C.K+和OH -来自同一工厂D.H+和K+ 来自同一工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用氧化物X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5CO=I2+5CO2.则X的化学式是(  )
A.I2O7B.I2O3C.I2O4D.I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