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t1℃时,将30g的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3)除去甲中混有少量丙以获得纯净甲的方法是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溶剂结晶”).
(4)在不改变溶剂的质量的前提下,将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成丙的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
(5)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填序号,下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A.甲>乙 B.甲<乙 C.无法确定 D.甲=乙
【答案】(1)甲>乙>丙;(2)67g;(3)降温结晶;
(4)加入丙至饱和(升温至饱和);(5)C,D.
【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2)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4g,所以将30g的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67g;
(3)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除去甲中混有少量丙以获得纯净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4)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在不改变溶剂的质量的前提下,将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成丙的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加入丙至饱和;
(5)t2℃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无法确定,故选: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时,NaCl溶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 序号 | 水的质量/g | 加入NaCl 的质量/g | 溶液的质量/g |
① | 10 | 2 | 12 |
② | 10 | 3 | 13 |
③ | 10 | 4 | 13.6 |
④ | 10 | 5 | 13.6 |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3.2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7.2克水,关于该物质有下列论断:
(1)一定含有C、H (2)一定含有O
(3)一定不含O (4)可能含O
(5)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1:2
(6)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1:4.
其中正确的是( )
A.(1)(2)(5) B.(1)(3)(6) C.(1)(4)(5) D.(1)(2)(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100g稀盐酸加入盛有12.5g石灰石(含少量杂质)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及生成物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8.1g(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请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 g;
(2)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常见物质的组成,如下图:
(1)A实验是利用加热铜丝消耗管内的 ,使管内气体减少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铜丝逐渐由红色变为 色.
(2)B实验是通过电解水的反应(写出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说明水是由 元素组成的;水电解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填名称);B实验中a试管中的气体是 气.
(3)C实验的现象是烧杯内壁上有水雾,将烧杯倒过来加入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现象说明甲烷燃烧后生成 和 ,该实验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C实验证明物质组成的原理与 (填实验序号A或B)实验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会减小
B.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冒白烟
C.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会增加
D.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