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净化装置可以降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B. 反应前后各分子的个数比为1:1:1:1
C. 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氧化物
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一定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2018-2019学年九上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在生活和实验室,我们可以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下图为家庭制氧机内桶构造示意图,桶上设有制氧剂投药口和出气口。
已知:
i. 制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和催化剂;
ii. 本产品用于人体保健吸氧,产生的氧气需通入水中净化。制氧时,从投药口中投入药品后,立即将其关闭。过碳酸钠加入水中后,分解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再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产生氧气。
(1)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气的出口为__________(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桐城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饮用水消毒是抑制传染病爆发的有效方法。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和氯化钙易溶于水。如图为制取漂白粉的工业流程简图:
(1)写出步骤Ⅱ中碳酸钙高温分解为两种氧化物,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2)步骤Ⅲ加入足量水溶解主要发生的是___变化(填“物理”和“化学”);实验室进行操作A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
(3)饱和食盐水电解时发生如下反应:2NaCl+2H2O2X+H2↑+Cl2↑,请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__,写出食盐水的另一日常用途___________.
(4)通过步骤Ⅴ可以推测漂白粉具有的化学性质之一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桐城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金属钴(Co)在国防工业中有重要应用。在实验室用硫酸酸浸的方法从钴矿石中提取钴元素,并探究最佳提取条件。
(查阅资料)酸浸时发生如下反应:
① CoO + H2SO4 === CoSO4 + H2O
② 2Co2O3 + 4H2SO4 === 4CoSO4 + O2↑ + 4H2O
③ Co2O3 + 2H2SO4 + Na2SO3 === 2CoSO4 + 2H2O + Na2SO4
反应①~③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________。
(进行实验)将矿石在一定条件下酸浸4小时,测量钴元素的浸出率。部分数据如下:
实验 | 矿石用量/g | 硫酸用量/g | Na2SO3用量/g | 温度/℃ | 钴元素的浸出率/% |
1 | 85.71 | 12.62 | 0 | 85 | 56.39 |
2 | 85.71 | 6.31 | 0 | 85 | 49.98 |
3 | 85.71 | 6.31 | 0 | 65 | 43.33 |
4 | 85.71 | 6.31 | 0.43 | 65 | 73.95 |
5 | 85.71 | 6.31 | 0.86 | 65 | 74.77 |
(解释与结论)
(1)对比实验1和2,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欲得出“其他条件不变,Na2SO3用量对钴元素的浸出率有影响”的结论,需要对比的实验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3)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钴元素浸出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工业生产中采用实验__________(填序号) 的提取条件更合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史实在线—水的组成的发现历程)。
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不可再分。1766年,英国的科学家卡文迪许发现将金属锌加入到硫酸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这种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发生威力巨大的爆炸,他将这种气体叫做“可燃空气”。
同一时期,英国的科学家普利斯特里,也在研究这种“可燃空气”。这种气体密度只有空气的1/11。普利斯特里多次将这种猛烈的爆炸当作魔术在当时的欧洲贵族聚会上进行表演,直到某一次爆炸表演结束后,他发现玻璃容器的内壁有白雾。随后通过多次反复实验,确认这种白雾就是水。
1775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验证空气不是一种元素,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氧气约占1/5。
1776年,瑞典科学家舍勒加热硝酸钾获得了比较纯净的氧气。
1781年,卡文迪许改进了原来的实验方案,他用纯净的氧气代替空气,发现“可燃空气”在纯氧中可以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他还发现1体积氧气和2体积“可燃空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只有水,没有别的物质。但卡文迪许未能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错误地用两种气体里都含有水这种“元素”,来解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1782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1000多摄氏度高温金属铁管,获得了“可燃空气”和一种黑色固体。这个变化可以表示为:铁+水黑色固体+“可燃空气”。由此他认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可燃空气”和氧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1787年,拉瓦锡命名这种“可燃空气”为“氢气”,正式提出“氢”是一种元素。
1800年,英国科学家尼克尔森和卡里斯特尔用“伏打电池”在常温下进行了水的电解实验,获得成功,进一步证明了拉瓦锡的结论。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空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
(2)“可燃空气”是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3)已知1782年拉瓦锡实验中产生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Fe3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根据已有知识分析上述史实,你认为可以证明水的组成的实验有________(填序号)。
A.普利斯特里爆炸实验 B.1781年卡文迪许实验
C.1782年拉瓦锡实验 D.1800年尼克尔森和卡里斯特尔实验
(5)获得的启示:化学上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炒菜时加入料酒和食醋,炒出的菜別具香味,其原因之一是料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4H8O2),试计算:
(1)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2)乙酸乙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答最简整数比)
(3)17.6 g乙酸乙酯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锌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下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锌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锌原子的中子数为30
C.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D. 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