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同学与乙同学做完酸、碱、盐相关性质实验后,很感兴趣地把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一起,看到有大量气泡生成。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很好奇,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为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①Na2SO4、Na2CO3 猜想②Na2SO4、Na2CO3、NaOH
猜想③Na2SO4、H2SO4、Na2CO3 猜想④Na2SO4、 H2SO4
猜想⑤Na2SO4
上述猜想中,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 (填序号)。
【实验探究】⑴甲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发现溶液颜色无变化,据此,他认为猜想⑤是正确的。你认为他的结论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⑵乙同学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振荡,溶液变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探究,你认为猜想 (填序号)是正确的。
【拓展应用】工厂与实验室的酸性废水必须处理至中性再排放,这样做的意义是
(答一点即可)。
【猜想假设】③ 【实验探究】(1)不合理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均不变色
(2)CuO+H2SO4=CuSO4+H2O 【实验结论】④
【拓展应用】防止污染水体或防止腐蚀铁质下水道(其他答案、要点答对均给满分)
解析试题分析:【猜想假设】碳酸钠和硫酸能反应,不能共存,故③不合理;
【实验探究】(1)根据硫酸钠溶液和硫酸溶液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解答;
(2)稀硫酸的溶液显酸性,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有硫酸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碳酸钠的溶液显碱性,稀硫酸的溶液显酸性,滴加无色酚酞,发现溶液颜色无变化,排除①②,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振荡,溶液变蓝,排除⑤;
【拓展应用】实验室的酸性废水必须处理至中性再排放可以减少水的污染.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如图所示,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部分腐蚀的溶液,已知该溶液不是NaNO3,为确定其成分,某同学进行如下研究。
【初步判断】(1)该溶液不可能是 (填序号).①酸;②碱;③盐.
【实验探究】几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分析与推理】
(2)“步骤一”存在明显操作错误,该错误是 ;
(3)完成“步骤一”后,可推理出该溶液一定不是 溶液(写溶质化学式),你的理由是 。
(4)请你设计“步骤三”:
加入的X试剂是 ,若实验现象是 ,可推理出该溶液是 (写溶质化学式)。
【反思与评价】
(5)上述实验中,步骤 (填写序号)是没有必要进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以“氢氧化钠试剂瓶口白色粉末的成分”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到他们的实验探究中。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试剂瓶口的白色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1)甲同学猜想是:Na2CO3
乙同学猜想是:NaOH Na2CO3
丙同学猜想是:
【收集证据】(2)甲同学为证明自己的猜想:他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后,向其中滴加几滴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于是他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
乙同学为证明自己的猜想:他取少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现象。得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丙同学不同意乙同学的结论,原因是在甲的实验操作中引入 ,导致乙的实验不能验证自己的猜想。
(4)丙同学认为,要想证明NaOH是否存在,应该除去Na2CO3后才能继续证明,于是丙同学重新取白色粉末溶于水,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直至不再产生气泡,然后再滴加酚酞溶液,发现酚酞溶液不变色,于是他认为甲的猜想正确。
请你写出丙同学滴加稀盐酸后所有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
(5)请你帮助丙同学改进实验设计, 。并观察到了 现象。得出了白色粉末的成分为NaOH Na2CO3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燃后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
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的,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
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探究与反思】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 ,这种蜡烛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 。
【实验探究】吹不灭的蜡烛芯内的金属可能是镁、铝、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请你继续探究并完成下列有关问题:(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实验 | 操作步骤 | 现象 | 结论 |
1 | 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 | 打火石是银白色 | |
2 | | | 该金属一定不是铁 |
3 |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 有红色物质析出 | 该金属一定是镁 |
操作步骤 | 现象 | 结论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7分)老师从实验室带来了7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下图所示),其中3、7号试剂瓶标签完全破损,4、5号试剂瓶标签部分破损。根据查阅药品记录表可知,3、4、5、7号溶液分别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石灰水、CaCl2溶液中的一种。在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小组同学进行了下述实验。
(已知: 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1)分别取3、4、5、7号溶液于4支试管中,向其中分别滴加1号溶液,发现3、4、5号溶液变红,说明这3种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由该实验可确定的溶液为 (写出试剂瓶编号及相应的溶液名称)。
(2)分别取4号、5号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2号溶液,发现均有气泡产生,
小组同学利用上述试剂,经过下述实验最终确定了两份溶液的成分。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结论 |
| 4号溶液是Na2CO3溶液,5号溶液是变质的NaOH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8分)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CO2 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浓硫酸的作用为______。
【交流讨论】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 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
③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 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图乙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分析】若撤去图乙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拓展提高】已知Na2CO3溶液滴加稀硫酸并不断振荡,先生成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现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X溶液。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得X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5.5分)为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确实能发生化学反应,两个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⑴第一小组:小莉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滴管中吸入了氢氧化钠溶液,集气瓶中的气球通过导气管与外界空气相通。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挤压滴管橡胶胶帽,使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集气瓶中。 | 气球逐渐变大 |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7分)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发现镁片完全溶解、石灰水浑浊。
(一)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1)镁和盐酸的反应 (填“吸热”或“放热”)。
(2) 。
(二)甲同学测得反应后试管内溶液pH<7
(1)该溶液呈 (填“酸”、“碱”或“中”)性。
(2)该溶液pH<7的可能原因是:
①MgCl2溶液的pH<7; ② 。
(三)乙同学将反应后试管内溶液冷却,加入镁粉并滴入酚酞,溶液颜色无变化,再加热,发现溶液慢慢浑浊且变红。
【猜想】对实验中“溶液慢慢浑浊且变红”的原因,乙同学提出猜想:
MgCl2+2H2O=Mg(OH)2↓+2HCl 大家都认为此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
【查阅】资料1:Mg(OH)2难溶解于水,升高温度可加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资料2:K、Ca、Na、Mg等活泼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水反应,产生碱和气体。
【实验】丙同学在滴有酚酞的热水中加入镁粉,观察到液体慢慢变红并浑浊,镁粉表面产生气泡。收集并点燃气体,发现能燃烧,该气体是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乙同学实验中“溶液慢慢浑浊且变红”的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随着人们对酒驾危害认识的加深,司法机关对于酒驾、醉驾的处罚将日趋加重。醉酒的原因是酒中含有的乙醇对人的神经系统有刺激作用。交警对呼气酒精检验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溶液遇乙醇会迅速变成蓝绿色。
白酒是乙醇的水溶液,酒中的乙醇在微生物作用下能被氧化成乙酸。小刚家有一瓶密封存放的白酒,他想知道该白酒的组成情况,于是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该白酒中的溶质主要有哪些?
【查阅资料】材料一:乙醇(C2H5OH),俗称酒精,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在加热条件下,可以把氧化铜还原为单质铜。
材料二:乙酸(CH3COOH),又名醋酸,易溶于水,具有酸的通性。
【提出猜想】猜想1:只有乙醇
猜想2:只有乙酸
猜想3: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白酒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橙色的K2Cr2O7酸性溶液 | | 猜想1成立 |
②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