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金属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知道了如何鉴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俗名“愚人金”)。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进一步测定某黄铜的组成,称取了黄铜样品50g放入锥形瓶中,向其中分5次共加入250g稀硫酸,测得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数 质量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累计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50 | 100 | 150 | 200 | 250 |
累计产生气体的质量/g | 0.2 | x | 0.6 | 0.7 | 0.7 |
回答下列问题:
(1)x=__,该样品中铜的质量为__g。
(2)请在如图中画出样品中加入250g稀硫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变化关系示意图。
(3)黄铜样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精确到0.01)
0.4、27.25g28.61% 【解析】 根据第一次和第三次可以看出,每25g硫酸对应0.1g氢气,所以可以确定x=0.4,而生成0.7g氢气也就是加入175g稀硫酸时恰好完全反应,据此分析和解答。 【解析】 (1)根据第一次和第三次可以看出,每25g硫酸对应0.1g氢气,所以可以确定x=0.4,而生成0.7g氢气也就是加入175g稀硫酸时恰好完全反应;设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练 (武邑县第二中学) 题型:填空题
186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为少年儿童所作的化学讲座中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子火焰的可燃物是____,蜡烛能产生母子火焰这一现象是由组成蜡烛的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决定的,该物理性质是___。
(2)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宜太长,且导气管的起端必须插在蜡烛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原因是: ①__; ②__。
石蜡蒸气沸点较低,受热易汽化为蒸气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主要成分仍为石蜡蒸气 【解析】 (1)蜡烛燃烧是靠石蜡蒸气燃烧,故子火焰为石蜡蒸气;蜡烛的沸点很低,燃烧时固体蜡烛先变为石蜡蒸气,石蜡蒸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如果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在长导气管中遇冷凝华,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试验不会成功.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 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练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中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是( )
A. 水 B. 食盐水 C. 澄清的石灰水 D. 空气
C 【解析】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 题型:填空题
请解释下列变化:
(1)图一中从微观角度你获得的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所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微观过程是①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
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或分子很小)氢气+氧气水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或每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 【解析】 (1)该图示反应的是物质的溶解过程,可以体现的微观信息主要有分子的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很小等;(2)氢气燃烧生成水,其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水;结合图示可知②表示的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即: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或每两个氢原子与...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中间去了
B. 分子运动的速率变慢了
C. 分子改变了,由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
D.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C 【解析】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中间去了的过程中,没有新分子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分子运动速率变慢的过程中,没有新分子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分子改变了,由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说明有新分子即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分子间间隔变大的过程中,没有新分子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眉山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目前全球正面临着能源、环境、水资源等方面的危机。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显得格外重要。据报道,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如图是工业上以石英砂(SiO2)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硅的一种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能的主要优点是_____。(答一点即可)
(2)焦炭在反应①中体现出来的化学性质是 ______。
(3)工业上常将石英砂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___。
(4)整个制备硅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在反应③的过程中若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
清洁无污染等还原性增大与焦炭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更快氢气和氧气反应引发爆炸 【解析】 (1)太阳能的主要优点是: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等;(2)焦炭在反应①中夺去了氧,是还原剂,体现出来的化学性质是还原性;(3)工业上常将石英砂粉碎,其目的是增大与焦炭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更快;(4)整个制备硅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在反应③的过程中若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氢气和氧气反应引...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眉山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木炭与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A的作用是尾气处理
B. 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都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C. 两个实验中都可以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 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A 【解析】 A、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A的作用是尾气处理,正确;B、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不是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铜元素的化合价也改变,错误;C、两个实验中都有铜生成,都可以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错误;D、一氧化碳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错误。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练习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瓷碗破碎 B. 冰雪融化 C. 大米酿酒 D. 铁铸成锅
C 【解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瓷碗破碎 、冰雪融化、铁铸成锅都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大米酿酒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丰台区2018届九年级5月统一测试(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生活中可用柠檬酸除去水杯中的茶渍。柠檬酸是一种酸,它的化学式为C6H8O7,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给分。
A | B |
(1)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 (2)柠檬酸溶液的pH________7(填“>”、“<”或“=”)。 | (1)柠檬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2)向柠檬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变为____________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