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写化学式)NaOH,Na2SO4
(4)现有100克9.8%的稀硫酸,用16%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当pH为7时,试通过计算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

分析 (1)根据题意,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2)根据图象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的pH小于7,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图象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溶液的pH大于7,结合酚酞溶液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硫酸的质量结合方程式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解答 解:(1)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滴加酚酞试液变无色;(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此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Na2SO4.(4)设NaOH深液质量为x,
H2SO4+2NaOH=Na2SO4+2H2O
98         80
100g×9.8% x×16%
$\frac{98}{100g×9.8%}$=$\frac{80}{x×16%}$
x=50g
故答案为:(1)H2SO4+2NaOH=Na2SO4+2H2O;(2)无  
(3)NaOH,Na2SO4
(4)50g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为得到纯净的物质,某同学设计下表中的除杂方法,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CaCl2HCl加入过量CaCO3,过滤
BH2SO4HNO3加入适量BaCl2溶液,过滤
CO2N2气体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DNa2SO4溶液CuSO4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小明买了一种“汽泡爽”的冲调饮料.

(1)小明阅读资料发现:“汽泡爽”原料中的柠檬酸和小苏打(NaHCO3)粉末混合后加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请填写柠檬酸的化学式.
3NaHCO3+C6H8O7═C6H5O7Na3+3H2O+3CO2
(2)小明想探究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序号加入水的体积加入水的温度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1200mL15℃a(待记录)
2  200mL50℃b(待记录)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采用相同的两套实验装置(如图)分别完成上述实验,在A中加入水,再加入一袋“汽泡爽”,迅速塞紧胶塞.量筒C用于收集A中产生的气体所排出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数据.B中油层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解在B装置的水中.
(3)通过实验,小明测得:a=64mL,b=132mL,由此获得结论:“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加水温度有关系.但是老师看到小明的实验报告后却指出:两套装置中,“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总量应该近似相等,与温度关系不大,其本质原因是依据化学方程式,一包“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反应物(柠檬酸和小苏打)的量有关,与温度无关.
(4)通过反思,为了证明老师的观点,小明继续利用(3)中已反应完的两套装置,又做了一步实验,发现两套装置最终收集到的气体的总量确实相近,他的实验操作是不断摇动两套装置中的锥形瓶A,继续收集气体并测量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一定量FeO与Al2O3的混合物与100g 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
A.0.8gB.1.6gC.3.2gD.6.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鱼浮灵”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xNa2CO3•y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以下探究:
【性质探究】
(1)取少量“鱼浮灵”于试管中加水,有持续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向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说明有O2生成.
(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测得溶液pH>7;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结论: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化学性质.
【工业制备】

注:异丙醇为有机溶剂.
(3)稳定剂的作用是防止过碳酸钠分解;稳定剂中MgCl2和Na2SiO3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物将过碳酸钠粒子包裹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Na2SiO3=MgSiO3↓+2NaCl.
(4)浊液中加入异丙醇的作用是减少过碳酸钠的溶解.
(5)操作Ⅱ中洗涤晶体的试剂最好选用C(填字母).
A.饱和NaCl溶液      B水       C异丙醇       D稀盐酸
(6)根据下表数据,你认为上述制备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是15~20℃.
温度范围/℃5~1010~1515~2020~25
活性氧含量/%13.9414.0215.0514.46
“鱼浮灵”的产率/%85.4985.7888.3883.01
注:活性氧含量是指产品中能转化为O2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组成测定】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产品中活性氧含量测定和过碳酸钠(xNa2CO3•yH2O2)组成的测定(杂质对测定无影响).

查阅资料:①“鱼浮灵”中活性氧含量≥13.0%是一等品,≥10.5%是合格品.
②过碳酸钠能与酸反应放出CO2和O2
(7)实验前先缓慢通N2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硫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N2,其目的是实验前通氮气是为了除去装置内的空气,以防测定值偏高;实验后还要继续通氮气是为了使残留在装置中的气体全部被吸收.
(8)若先滴入稀硫酸,后加热铜网,会导致x:y的值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9)装置B的作用是①②(填序号)
①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②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
(10)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2g,D装置增重2.2g.该产品中活性氧含量为12%%;属于合格品(填“一等品”或“合格品”);x:y=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是(  )
A.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B.生石灰与水反应
C.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D.锌粒与稀硫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初中化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图1装置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1)B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C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最后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假设猜想】通过分析上述实验,同学们猜想:废液中除酚酞和水外一定含有NaCl.
老师问:废液中还可能有什么物质?某同学脱口而出: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钠,他的说法正确吗?同学们认为不准确,理由是:Ca(OH)2、Na2CO3溶液也可使酚酞试液变红.于是引发了热烈讨论,下面是大家的发言:
学生甲还可能有Ca(OH)2、NaOH学生丙还可能有Ca(OH)2、CaCl2
学生乙还可能有NaOH、Na2CO3学生丁还可能有Na2CO3
【查阅资料】CaCl2+Na2CO3═CaCO3↓+2NaCl
( 4 )【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根据反应现象绘制了如图2所示的示意图.
①【结论解释】分析图象数据得出可能含有的物质中,一定含有Na2CO3
②【拓展提高】那么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呢?请你帮他继续完成实验,写出探究的实验方法:由于本身混有酚酞,所以可以观察沉淀后的溶液的颜色,若溶液变红,则含有NaOH;若溶液不变色,则不含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2014年全球气候变化大会(COP20)将在秘鲁召开,届时超过190个国家将会参加,会议的主题肯定离不了“低碳”这一话题.创新利用CO2,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世界的一个主题.请问:
(1)为了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有科学家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性会增强,可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会溶解掉部分海床,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将会释放能量(填“释放”或“消耗”);二氧化碳使海水酸性增强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O2+H2O=H2CO3;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海水表面的溶解度大(填“大”或“小”);理由是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2)最近又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把CO2从生成物中提取出来,再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有机物有效实施碳循环.流程如下:

①上述流程中吸收池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K2CO3+H2O+CO2═2KHCO3.则分解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HCO3$\frac{\underline{\;高压\;}}{\;}$K2CO3+H2O+CO2↑.
②在合成塔中,若气体X是H2,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H2+CO2$\frac{\underline{\;\;\;\;\;\;\;\;\;\;\;\;\;催化剂\;\;\;\;\;\;\;\;\;\;\;\;\;}}{一定压强、一定温度}$CH3OH+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时下有些年轻人喜欢染发,一般要用到一种着色剂--对苯二胺,其化学式为C6H8N2.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会对者的身体带来伤害.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个对苯二胺分子由16个原子组成
B.对苯二胺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C.对苯二胺分子中含有氮分子N2
D.对苯二胺分子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