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某学科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气体的制取,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长颈漏斗.
(2)若要搜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F.
(3)实验室选择A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中的棉花没有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4)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在隔绝空气并加热至1000℃的条件下,甲烷容易分解,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供热制取甲烷,请回答:
①其中“在隔绝空气加热至1000℃的条件下,甲烷易分解”,属于甲烷的化学(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②请从A、B、C、D、E和F装置汇总选出适合实验室制取和收集甲烷的装置组合AE或AF(填序号).
③如图装置也可以用排空气法来收集甲烷,甲烷气体应从d端进入(填“c”或“d”)

分析 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甲烷易分解,属于甲烷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供热制取甲烷,因此需要加热;甲烷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上图装置也可以用排空气法来收集甲烷,甲烷气体应从短管进入,因为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

解答 解:(1)图中所给仪器的名称为:a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答案为:F;
(3)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在制取氧气时试管中的棉花没有发生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棉花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答案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4)甲烷易分解,属于甲烷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供热制取甲烷,因此需要加热;甲烷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上图装置也可以用排空气法来收集甲烷,甲烷气体应从短管进入,因为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故答案为:化学;AE或AF;d;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燃烧的条件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石油、乙醇是三种重要的化石燃料
B.全力开采化石燃料用于居民供暖
C.图书档案着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室内着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100克稀盐酸与足量的铜-锌合金完全反应,产生0.4克氢气,计算这种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取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稀酸和稀碱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花的种类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颜色花汁在碱溶液中的颜色
玫瑰粉红色粉红色绿色
万寿菊黄色黄色黄色
雏菊无色无色黄色
A.研磨花瓣过程中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
B.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H2SO4和K2SO4溶液
C.25℃时,遇到pH=10的溶液,玫瑰花汁会变成粉红色
D.上述三种花汁都能用作酸碱指示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的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祥云”不仅有这完美的外表,而且由于高科技的运动,大风、大雨天气都能正常燃烧.它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化学式为C3H8),符合“绿色奥运”的要求.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丙烷分子中,氢、碳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9(最简整数比).
(2)火炬点燃后,所发生的反应为C3H8+5O2$\frac{\underline{\;点燃\;}}{\;}$3CO2+4H2O,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所用燃料符合“绿色奥运”的要求,原因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15;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原子的种类;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氩;
(3)镁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MgCl2
(4)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5)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某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研究.
(1)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下实验来进行.
①向一锥形瓶中倾倒20g质量分数为4.0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3滴酚酞试液,振荡,再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为止,共用去稀盐酸20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9%(结果精确到0.1%).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用蒸发结晶(或蒸发)的方法(填一操作名称)使其析出.
②向一支试管内倒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滴入盐酸,边滴边振荡.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反应液沾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因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反应进程,需间隔数滴多次检测溶液的pH,所以每使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前,必须进行洗涤擦拭的预处理.
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CE(填序号).
A.将pH试纸剪成几段使用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C.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D.将pH试纸湿润后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E.读数时,在30秒内将pH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③如图1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Na+、OH-、H2O,稀盐酸中存在的微粒是H+、Cl-、H2O,该反应过程中减少的微粒是H+、OH-.反应后溶液pH=7(填“>”“<”或“=”).
(2)①对于某些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只要将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现象,就可说明反应已经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OH)2+H2SO4═BaSO4↓+2H2O.
②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下列图象与该反应事实相符合的是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乙各25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乙.
(2)将t3℃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菜油B.面粉C.蔬菜D.豆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